摸清虛熱 節後消滯

新年吃的美食不是煎炸就是甜點,多吃自然苦了腸胃。熱氣食物易引起脾胃熱滯,引致便秘肚脹,而甜點吃過多亦會導致脾虛生濕,造成虛濕積滯,引發肚瀉現象。要調整失衡的消化功能,除了中藥食療之外,原來日常食物如水果都有紓緩作用。

吃煎炸物 腸胃熱滯

應節食品如蘿蔔糕、油角、芋蝦等,全都屬煎炸熱氣的食物,再加上團年飯、開年飯等大魚大肉,很容易弄至脾胃濕熱,引起消化功能障礙,形成中醫所謂的“熱滯”。

熱氣食物會引起熱滯,最常見有腹脹、便秘、胃口差等表現,甚至可能出現嘔吐、精神呆滯及發低熱的情況,自我檢查可見舌紅而且舌苔黃膩,此時可吃些清熱消滯的食物及湯水,或藉助中藥食療修復腸胃機能。

橙汁、木瓜能調整消化機能

為腸胃清熱滯,日常飲食可起到一點幫助。橙及木瓜都有去熱滯的作用,節後不妨飲杯橙汁,或吃木瓜,皆可幫助調整消化機能,當然不要在吃飽後即時飲食,否則只會加重胃部負擔。

此外,五花茶亦可幫助去熱滯,若嫌外面售賣的涼茶太甜,不妨購買銀花、菊花、木棉花及布渣葉,加蜜棗煲水飲用,同樣可收去熱滯之效。另外黃連、竹茹、麥芽等皆有消滯作用。

中藥食療 清熱滯

自覺熱氣情況不輕,想以中藥調理脾胃熱滯,可以用一些清熱中藥配合消滯中藥煎成消熱滯食療,建議用黃連10g、竹茹10g、連翹15g、麥芽25g、雞內金10g、葫蘆茶15g、雞蛋花25g、火炭母25g,三碗水煎至一碗,黃連清熱,麥芽及雞內金消滯,最適合春節熱氣食滯服用。

狂吃甜品 內濕積滯

除了香口的煎炸食物外,全盒內的糖果、甜點亦是春節期間多吃的食物,吃過多甜點易致脾虛內濕,從內而生的濕滯即是指身體水分不能運走,因此形成積滯。這種脾虛生濕的積滯會引發胸悶、肚瀉、胃口呆滯、手腳不溫等現象,舌苔多呈白色,調理方法除了消滯之外,最好能配合補虛。

脾虛濕滯的人常會有肚瀉或大便稀爛的情況,平日可以吃一些性溫及幫助止瀉的食物,而蘋果及番石榴就有此作用,吃適量番石榴或喝半杯番石榴汁可幫助消滯止瀉,而蘋果連皮吃則同樣有止瀉作用,如發現自己有上述情況,不妨吃這兩款水果,平衡一下腸胃機能。

去濕健胃食療

如因脾虛生濕致積滯,最好方法是消滯同時補虛,建議用能補氣虛的黨參配合其它去濕消滯藥作食療,以黨參25g、雲苓20g、白朮15g、神曲15g、山楂10g、谷芽25g、法半夏15g、灸甘草10g,三碗水煎至一碗,便可助調整因脾虛引起的胃腸濕滯,回復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