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

基因食品是通過遺傳工程改變植物種子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然後把這些修改過的再複合基因轉移到另一些植物種子內,從而獲得在自然界中無法自動生長的植物物種。比如,用深海魚的基因能幫助西紅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抵禦寒冷;把某些細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護它們不受害蟲侵襲。上世紀 80年代末,科學家們開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轉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產出抗雜草黃豆,並在市場上出售。又經過7年的努力,現在他們利用基因技術已批量生產出抗蟲害、抗病毒、抗雜草的轉基因玉米、黃豆、油菜、土豆、西葫蘆等。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種轉基因作物,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等國家。

轉基因食品是新事物,大多數人對它了解甚少,加之宣傳不夠,使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有懷疑。國際上,尤其是西歐出現了強烈抵制轉基因食品的潮流。歐盟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制定了一系列法規,要求基因改變不得超過基因總量的 1%,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食品必須貼標籤,還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無害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科學檢驗。 []

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3月農業部又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確定第一批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種子、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種子、鮮番茄和番茄醬。
對轉基因食品無害性的評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是否有毒性、引起過敏反應、營養或毒性蛋白質的特性、注入基因的穩定性、基因改變引起的營養效果及其他不必要的功能等。對人類健康而言,專家們認為,主要應審查轉基因食品有無毒性及對環境的影響。

專家們認為,由於轉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蟲害,抵禦乾旱,提高產量,營養成分高,因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到 2024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0億,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需求,而現代生物技術無疑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們還可利用基因技術生產速生魚類和醫藥工業所需的疫苗等,以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但專家們也強調,發展轉基因食品必須有嚴格監督、科學檢驗、國際立法,以避免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