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啟示錄》讀後感

一、認同的觀點

胡雪岩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白手起家,憑藉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國商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筆。,該書所講述的胡雪岩,並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歷史人物來研究。而是從胡雪岩一生的經歷上,來總結成敗得失的原因,獲得啟示,並聯繫到今天社會的種種現象,進行分析,以鑒後人:

(一)  德行定終生

胡雪岩的出身很平凡,並非出生在一個大富大貴之家,但是他的親職教育卻決定了他個人方的基本修養。胡雪岩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對他的管教很嚴,尤其是對於他品德方面的塑造,言傳身教。其母親行為,深刻影響了胡雪岩的人生態度,使他受用無窮,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謝他惡的母親,換句話說胡雪岩的成功母親功不可沒,因為“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小時候根植於心的東西,最能影響人的一生。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親職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領悟和實踐,為胡雪岩以後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珍惜所有機會

在胡雪岩的一生中,他漂亮的抓住了以下機會,一步一步把他送上了成功:13歲時,給人放牛,拾到巨額錢財而不昧,帶其回自己的雜糧行做事;15歲時,到金華火腿行工作;到了金華後,胡小心翼翼,謹慎處事,多加學習。後到錢莊工作。胡雪岩恰如其分的把握住了人生的機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當然一個人除了把握機會,還要自己創造機會,讓對方了解你有什麼本事,這個更加重要。我們看到,胡雪岩沒有開口要求,他只是儘量去表現,表現到讓別人看中他,機會自然就來了。一個人確定了方向以後,不要先考慮眼前有沒有機會,而要先做好自己能做的準備,等到一切準備充足了,機會自然水到渠成。在機會沒有降臨之時,唯有積蓄,做好準備,就像《奮鬥》中的台詞“千萬別給我機會,一給我機會我就...”。當機會來臨時,抉擇出有利的時機,然後把握之,踏實發展。

(三)德業傳百年

胡雪岩是以“仁”、“義”二字作為經商的核心。和許多的中國人一樣,有了錢後他也在想給後人或子孫留些什麼。所以有了現在的豪園“芝園”,還有“胡慶余堂”,到了“胡慶余堂”大家會看見“真不二價”的牌子現在還高高的掛著,那是因為人們記得胡雪岩開這個藥店是為了救人性命。這種為民造福的功業,後人是永遠會記得他的。這也是胡雪岩死後雖被抄家,很多資料都被毀,但胡雪岩的事跡卻一直卻留下很多,因為他被人們記在了心中。

同時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正所謂:來自於社會最後都要回歸於社會。我想比爾蓋茲是早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所以早早回歸於社會了。而陶朱公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他掙了錢他就散錢。

二、 聯繫實際

通過對《胡雪岩啟示錄》的研讀,我越覺得它是一本好書。它不僅是經商絕學,同樣是做人做事的一面鏡子。能讓你通曉事理,少走彎路。胡雪岩從一個放牛娃,到成為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最後萬貫家財煙消雲散。他用了三十多年來積累財富,但短短三年就傾家蕩產。其中一定有值得後人探尋和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