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法》讀後感——靜心做事,熱心做人

周日,少有的一大早6點不到就醒過來了,而周六還踢了場球晚上又是快凌晨1點才睡的覺。看看時間還真是很早,嘗試著再睡會兒,未果,索性起床了事。看完cctv5的體育晨報也還不過7點半,想起了前段時間公司發的《乾法》一書還沒看半個字,而此時早已超出了部門要求提交讀後感的時間了,儘管二三十人中僅僅只有5人按時提交,但總有點未按時完成任務的感覺,於是決定趁這次早起機會看下這本被強力推薦的稻盛和夫著作。“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只能以此聊以自慰了。

很長時間沒有好好看書了,這次我卻花了一上午時間一口氣讀完了。看了此書,才知道日本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價值觀混亂,浮躁一片,幻想輕輕鬆鬆發大財。在此之前,還以為只有處在高速發展和轉型中我們有這種現象。確實,現在的年輕人踏踏實實做事的越來越少了,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總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可能是受大環境影響,人心浮躁,踏實工作的空間越來越狹窄了。

曾有領導在部門內部會議上說過,“我也不希望你們一輩子當工程師”。我不贊同這個觀點但是很能理解他的想法,作為領導,他其實是為了下屬的未來考慮。因為畢竟在“官本位”的中國,做專業技術真的沒有什麼發展前景,不像歐美,技術過硬的工程師無論待遇和地位比管理者優越也是很正常的。我國處在產業鏈最低端的製造環節,也不需要有什麼尖端的技術,這就缺乏培養高端技術人員的土壤,也直接造成了大部分專業人員的尷尬處境,從而造成了大批的技術人員改行換業。我也曾和很多位供方的技術工程師有過交流,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說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學傳統技術行業,我問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幾乎都說做技術的永遠被人管,沒有出頭之日。前段時間,同學聊起清華大學在東莞辦的什麼研究生班報名者寥寥無幾,除了在職的人時間無幾之外,他也感嘆說做技術的人太窮了,未必能輕鬆地負擔得起那筆學費,呵呵,技術人員的待遇由此可見一斑。

環境如此,真要讓人靜心做事確實不易啊。好在這幾年我國也提出了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相信像稻盛和夫那樣瘋狂熱愛產品開發而又“靜心做事”的技術人員遲早會迎來春天。

除了“靜心做事”之外,還要“熱心做人”,這是我讀此書的另一個感受。稻盛和夫就勸誡人們要做“自燃型”的人,就是那種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乾”、“因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是那種自發的主動積極的人。誠然,在勞動者自我價值觀和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其實這並沒有錯,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今天,要做到“靜心做事,熱心做人”並不容易,但是這和追求自我價值並不衝突,關鍵就在於自己如何理解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勞動觀,說到底還是態度問題,正如米盧先生曾對國足說過的那句“態度決定一切”。

書中還有兩節讓我感觸很深,那就是稻盛和夫“傾聽產品的哭聲”和製作“會劃破手的”產品的那種執著精神。技術人員費盡千辛萬苦研發出來的產品性能已經達標,但僅僅顏色不夠鮮亮就被他判為不合格,相信中國的公司很少能夠如此高標準地做到這一點。中國很多企業而且不乏大國企、名企非但不按高標準要求自己,反而還絞盡腦汁地偷工減料,置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安危於不顧。三聚氰胺牛奶、地溝油、瘦肉精、皮革奶、牛肉膏、激素豆芽、染色饅頭等等層出不窮,造假者和監管者的良心何在!這次日本大地震引發核輻射危機,國區域網路友甚至調侃已經“身經百毒”的國人根本無畏核輻射,這是何等的悲哀啊!說到此,稻盛和夫那種“傾聽產品的哭聲”和“會劃破手的”執著的苦行僧般的產品研發精神和京瓷公司當年對於松下公司所有的嚴格要求從不拒絕,力求做到完美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