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吧!父親》讀後感

《回來吧!父親》是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摘自《拯救男孩》。

文章說,現在男孩已經陷身危機,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當今社會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其中以學業危機、心理危機、體質和社會危機表現最為突出。

文章以"父親是兒子的第一個男子漢榜樣""父親的教育方式更符合男孩的發展需要""父親和兒子都屬於男性"三個標題來闡釋。

作為教師,接觸許多男孩子,細細回想,確實有許多男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與文章分析的很相像,如"女性化氣質""攻擊性強""害羞、自卑"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與父親的缺席有很大關係。想想當今我們的父親,他們承擔著很大的社會壓力,為了生活奔波。有些遠離家庭,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兩次;有些父親即使就在本市,但是為了工作、應酬,只有深夜回家,然後倒頭便睡;有些父親即使時間很富裕,但是也懶得和孩子交流,認為那是母親的事情……種種情形導致父親遠離了孩子,或物理的距離或心理的距離。但是改變這些似乎需要跟大的社會力量,這是我們個人不能左右的,我們唯一能左右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爭取在生活、工作和孩子教育之間找出最合適的一個點,讓這些平衡。開家長會,與老師打電話交流,似乎絕大多數是母親的事情,作為一名男教師對此感覺很理解但很無奈,但這也不是我能左右的,我能左右的唯有提醒:"男性家長們,有時間請陪陪孩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杜布森認為:"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孩子永遠不會走上邪路。"

這句話深刻的揭示了"合適的男人"對於男孩的巨大影響,作為男孩的父親應該想想什麼是"合適的男人",自己是不是"合適的男人"。男人和女人除了在性別上的差異外還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這些差異在漸漸縮小,這對於男性,對於社會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災難,性別的鴻溝的縮小,將導致社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由此來看,當今社會有必要新建立一門學科"男人學",因為做男人也是需要教育的。

希望我們的社會、家庭、男孩的父親對於這個問題深深思考,快快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