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思想有感

毛澤東思想裡面還提出中國要走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中國當時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毛澤東提出“以蘇為鑑”,他闡述了這樣一個思想,那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學習別國長處,借鑑別國經驗,走自己的路。這點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靈活和不因循守舊。我們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也要靈活,不能死板,不能因循守舊。有些地方,別人做的好的,我們要學習借鑑,別人做的不好的,我們要摒除,這就是拿來主義中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學習借鑑別人的經驗,有些經驗不是通用的,比如別人這樣做可以,但是我們拿來之後,這些經驗卻不適合自己。所以我們要先認識自己,知道哪些經驗對自己有幫助,哪些不適合自己。做事情也是這樣的,有的方法用來做這件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用來做另一件事情就不行了,甚至是起反作用。

毛澤東思想中關於社會主義建設方針中的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也是讓我記憶深刻的。中國共產黨創建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因為,首先這個制度能夠全面的,直接的反映我國國家的本質,從根本上保證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另外,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利機關,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作為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國家權利機關,構成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權利系統。最後,這個制度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形式,式人民管理自己國家的最好組織形式,人民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反映人民民眾的呼聲,集中人民的意志,同時又受到人民的監督。有一句話叫“人民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特有的制度,是非常成功的制度。每次舉行人民代表大會的時候,全國各階層人民都十分的關注,也積極的參與到有關代表大會的各種活動中去。我離人民代表大會最近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學校在老師中選舉人大代表,我們也被喊去投票。每次人代會期間,我都看到各種媒體,包括電視,廣播,報紙都會大量的報導。關注的民眾也十分的多,熱情十分高。人代會不僅是代表們的節日,也成了人民民眾的節日。大家關注人代會代表們反映的問題,政府的回答,制定的新的政策等等。有哪種會議會在人民民眾中引起如此大的反響的呢?單從反響這一方面來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毛澤東思想中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也讓我印象深刻。毛澤東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到來,不可避免的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觀點。提出了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提出了繁榮科學文化事業的“雙百”方針。提出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另外提出了造就一支宏大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提出了我國的教育方針,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造就大批專門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的基礎。這些方針中給我感觸最大的是“雙百”方針和教育方針。“雙百”就是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他指出:藝術上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這讓我想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雖然流派很多,但階級陣線非常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那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雙百”方針給文化工作者營造了寬鬆的創作環境,讓科技工作者可以在不斷討論中獲得正確的科學思想。對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今天,我國在改革開放20幾年之後,更加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社會。各種文化思想交相輝映,科技成果碩果纍纍。今天我國的科技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最直接的感受之一是,當我們走進新華書店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圖書映入眼帘,我們感到文化的大餐這是豐富,這些圖書雖然各不相同,品種各異,但是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廣大讀者的福音啊。在當時提出“雙百”方針,可以看出以毛澤東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後來以鄧小平為首的黨和國家第二代領導集體對 “雙百”方針進行了堅持與發揚。教育方針中指出要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造就大批專門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強調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後來鄧小平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繼承並改進了這一思想。教育的關鍵性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教育大國,我國資源相對不足,經濟文化還相對落後,真正把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大計。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長能保證國家的長期繁榮發展。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從根本上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到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小的時候考國中,考重點高中,考重點大學,競爭是如此的激烈,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我國人民對教育的重視。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讀好的學校,將來成為國家棟樑。學生也是這樣想的。這種思想的形成我覺得跟國家重視教育,科教興國政策的實行是有重大關係的。在讀大學期間,我也切實感受到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學校的路是國家投錢修繕的,還撥了很多錢給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用於學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