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

當20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在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帶領著改革開放的中國邁向新世紀。此後的13年,每個關注中國發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華民族釋放出的驚人活力,世界見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構想,是在1992年黨的xx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這樣一種經濟體制將如何建立?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又將開啟怎樣一段新的航程?

上海浦東:今天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國際金融貿易區,它像一隻頭雁,帶動著整個長江流域地區,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被宣布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時候,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1992年,浦東開發的戰略目標被寫進了黨的xx大報告,這是黨的代表大會第一次具體部署一個城市的經濟建設工作,從此,這箇中國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區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浦東開發和許多同樣發端於1992年的經濟事件一道成為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中國全力起飛的寫照。

正是在1992年上海寶山鋼鐵集團擴建工程建成投產,寶鋼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王均瑤在浙江創辦國內首家包機公司被譽為“膽大包天”。劉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團,這是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王選在北京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他領導的北大方正集團成為推動信息化的先行者。

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的出口呈現高速增長,“中國製造”開始走向世界,同時,一批大型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來華投資新主角,1993年,世界500強之一的摩托羅拉公司把全球董事會從美國搬到中國來召開,董事們樂觀地認為中國將是摩托羅拉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給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的同時也為政府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一次由十多億人共同參與的偉大變革注定不會一帆風順。1992年8月5日,一個重達18公斤的包裹寄到了深圳市,包裹內是2800張身份證。五天之後,150萬股民匯集了XX多萬張身份證,從全國各地南下深圳搶購新發行的股票,最終釀成了中國股票發行史上的8.10事件。這次極端搶購事件的背後,透露出1992年獨特的經濟溫度。伴隨著普通百姓對市場經濟的熱情,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通貨膨脹的問題出現了,鋼材、水泥、木材的價格比上一年上漲50%以上,全國消費品價格平均上漲了13%,如何才能讓過熱的經濟冷卻下來,同時又保持發展的活力呢?

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開始發生轉變,三年後,通貨膨脹率從最高時的24%降到了1996年的8%,同時依然保持了9.7%的經濟成長率,人們形象地把這次利用市場規律進行的巨觀調控比喻為“軟著陸”。由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到20世紀末,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的實質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創的年代,那些曾經支撐著共和國經濟大廈為新中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國有企業有很多在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許多國有企業的從業人員因此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日子。

下崗,這個辭彙開始頻繁出現,根據勞動部門公布的資料,1993年,全國下崗職工累計達300萬人,此後逐年上升,到1997年時突破1000萬人,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也有百萬工人相繼下崗,其中紡織工人就有2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