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談養成教育》讀後感

這是教育專家李鎮西的又一本專著,與他以往的書不同的是,這回,他把焦點拉回自己的家庭中,以教育自己的女兒為個案,詳細闡述了親職教育的方方面面:啟蒙教育、國小學習習慣的培養、善良人格的塑造、孩子的早戀問題、“代溝”的超越、高三衝刺階段家長對子女的關照等等。李鎮西的女兒李晴雁從小天資平平,能在他的教育下優秀成才,無疑得益於他良好的親職教育。這本書是寫給千千萬萬普通孩子的家長看的,正如副標題所示,這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家教攻略”,他為各階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具體的操作模式,讀來溫馨動人,充滿哲理,文中處處閃爍著作為一名教育專家的父親的睿智與溫情。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李老師和女兒一起成長的本身,也是提供給我們教師的一本必要的參照和範本。自己雖不曾為人父母,但在讀完這本書,也不由與之產生諸多共鳴;

家長也是教育者!

讀這本書時,學校剛好舉辦了“將成功傳給下一代”親職教育報告會,陳忠聯和李鎮西老師對“家長也是教育者”這一核心內容不同角度的闡述,更讓我這個教育者感慨良多!教育總是相通的,作為教師和家長,其教育的目標也應該是和諧統一的——這個目標就是孩子能學有所成,能成為德才兼備的人。遺憾的是,僅有目標一致是不夠的,學校的教育與親職教育應該也要和諧統一。一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孩子交到教師手上就萬事大吉,而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已影響著、“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家長,也是教育者啊!教育家馬卡連柯的有句話說得好“在你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教育著兒童。”家庭、社會、學校,三者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一個孩子個性的形成,家庭的因素占相當大的比重。除了家長自身性格、品行對孩子們成長的影響力外,學校的教育也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因此,只有步調一致,才能奏出和諧樂章!

既然家長是教育者,那,怎么教育?

讀這本書,你會更明確應該讓《教育,與生命同步誕生》;你會發現《學習信心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感受桑蘭,感受張穆然》,李鎮西在教自己的女兒學習他人的堅強意志,也告訴了家長應該多給孩子磨練的空間與機會;《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李鎮西竟然和女兒一起哈韓,這個做法,其實就是告訴家長,面對孩子的偶像崇拜,不防彎下腰來,把自己放到她們那個高度,體會孩子們的世界,這樣才更好交流,更好地加以引導;《讓孩子儘可能“中國”一些》,再一次提醒家長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對孩子的薰陶及其作用……一個故事,一段道理;一篇日記,一份回憶。李鎮西老師字字句句樸實無華,入情入理,如清晨落在蕉葉上的雨點,那么清新,那么悅耳,聲聲敲打在讀者的心坎上。這些小故事,不單單是適用於親職教育中,於我們學校教育,也是完全一致的啊: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教會孩子堅強地面對生活,消除師生間的理解鴻溝,把傳統文化貫穿於學校與家庭的教育中……做最好的家長,做最好的教師,教出最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最好的學生!

一、 讓孩子做個快樂的人!

李鎮西在書中強調:“和許多年輕的父母一樣,我非常愛我的女兒,但我不把我曾有過的‘科學家夢’、‘藝術家夢’強加給她。我抱定一個信念:我要讓她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什麼是快樂呢?李鎮西告訴女兒:“快樂,源於善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知識:暢遊在浩瀚知識的無邊海洋,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童心:永遠保持赤子般的純淨無暇,就是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超越:戰勝自己並爭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樂!”呵,快樂的內容是多么的純粹啊!它與物慾無關,與殘酷的社會無關,它所關注的,是那種人類追求的,最本真的自我!快樂,一直伴隨著李老師的女兒晴雁成長,在課餘,小晴雁沒有上什麼奧數、作文班,而是由她的意願選擇了她喜愛的舞蹈、畫畫,這種輕鬆、不帶功利性的學習,讓小晴雁自得其樂,隨心所欲。她的童年,比同齡人增添了幾分隨和與自由,也因周末那時時高揚在空中的風箏,更顯得多姿多彩。“讓女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和女兒一起快樂的成長!”這正是李老師堅定不移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