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說《家》讀後感

《家》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琴,不僅因為她有才華,更因為她是封建社會裡剩下的唯一希望。

我佩服她。她與覺民的愛情不是利益的紐帶,不是遵循父母之命,不是誰想攀附誰。他們僅僅情投意合,僅僅因為愛而單純地想要相依相偎一輩子。

有人認為《家》里德覺慧才是新時期的希望,但以我之見,琴乃唯一的光。覺慧是青年,有著青年的朝氣與不羈。但他在愛情面前,選擇了退卻。因為鳴鳳畢竟是婢女,而他是少爺啊。也許在他心裡,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永遠不可逾越。

不然當他知道鳴鳳被爺爺送給了一個老頭,為什麼僅僅想要向鳴鳳道歉,而不是爭取救回她?

但琴的愛情不是軟弱。當她知道覺民被迫定親,她氣,她恨,她沒有哭。也許她是在怨為什麼覺新不去反抗,不去拒絕那親事。她知道自己有多愛他,所以她願意為他咆哮似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著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裡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一種是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覺新”來說,他就是那些逆來順受孝順子弟,他“父親”自作主張讓他和現在的“大嫂”結婚,他心中雖不願意,因為他愛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為自己的愛情去爭取,只是惟命是從,結果最終還是和自己所愛的人分開了。

梅和瑞珏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於別人說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裡,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

看完後我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人吃人的年代,我暗自慶幸還有琴的存在。

小說的最後,覺慧終於離開了他厭倦已久了的家,要到上海去,尋找那個屬於年輕人的新的社會。文中的最後一句話“他最後一次把眼睛掉向後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進新社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