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一直覺得自己夠聰明,夠冷靜,李開復老師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看了他舉了的那些學生來信的例子:“我的目標就是考清華的研,可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辦?”等等的各種言辭,我終於明白其實我也一樣迷茫,一樣沒有看穿一些東西,沒有領悟一些東西。

做最好的自己,這么傻的書名,卻成為我讀完全書時真正的信念!

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堅定,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整清楚地認識自己,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優秀,不是每個人都成熟到可以和一個四十多歲冷靜睿智,事業輝煌到如同神話一般的男人比。那么,為什麼不讀讀這本書呢?讓一雙沉穩的眼睛幫助你打量你自己,看到你的與眾不同,你獨特的優秀和你從來不曾察覺的缺陷。

李開復是聰明的、努力的,也是足夠幸運的。他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傳統又開放的母親,從小便被灌輸了中華的傳統美德,又被送到了美國接受了開放式的教育和薰陶。他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品德卓著,堅定地追求自己夢想的父親,讓他明白了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熱愛。他幸運的是他碰到了一個學問出色、品格甚高的老師,即使他的看法和研究方向與老師完全相悖依然不遺餘力的支持他,最終使得他在自己的第一項研究上取得成功。他更幸運的是他遇到的這些人,這些事使得他逐漸形成並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一步步堅定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我終於理解,比爾·蓋茨為什麼能成為世界首富了,因為他的目標並不是賺錢。我也能夠理解李開復為什麼能夠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了,因為他的目標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成功。尋找一份事業,而且樂在其中,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而且用它來造福世界和人類。

最後,是讓讀者用“智慧選擇成功”,智慧並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動發現並選擇最完整,最均衡的狀態,以此來獲得成功。當你做出選擇後,就要“輕輕”放下,不要過多的考慮,而是用實際行動去完成你的選擇,那么這就是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書中,通過縝密的邏輯和真實案例相結合的方法,闡述了“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這一主題。這本書對於我們青年人選擇未來的道路,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雕塑出來未來的自己有很大幫助。最後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話:“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樂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