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讀後感

能量一詞所用領域廣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以及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會從不同的方面來理解能量一詞的含義。能量也在不斷地被哲學化,成為了人類所面對的物質世界的重要屬性之一,是對物質運動的描述。現實生活中使用能量一詞,已遠遠超越了它本身所承載的物理學含義。它很神秘地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表征人的某方面的能力的維度時使用頻率很高。最近讀了一本書《正能量》,本書側重於從心理學的角度用大量的心理實驗驗證了心理學家的一些推斷,顛覆了以往個體經驗衝突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觀點、態度和思維方式,自己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去做這些專家曾進行的各種實驗,只能憑藉他們的一些觀點做些主觀的不太負責的判斷,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情緒、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尋找根源,如何激發人的正能量,讓人能健康快樂地面對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我對其中的某些案例進行反思,結合自己的理解,有兩點膚淺的認識,請指正。

一、從威廉·詹姆斯的“表現”原理出發,調整自己的情緒體驗,學會讓自己真正地快樂起來。我們習慣於“我們快樂,所以我們會微笑”,微笑表達快樂的邏輯,微笑是人的一種面部表情而已,然而能令人微笑的因素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會微笑?人的存在是與人所產生的各種需要同一的,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一直是衡量人是否快樂的標誌,人的需要是多元的,也是多層次的,由此人的快樂也是多變的,人的快樂體驗是在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無法斷定人最快樂的時候就是需要得到最徹底滿足的時候,快樂是人生存的出發點,也是歸宿,經驗的理解,需要得到滿足,人就會快樂,快樂人就會微笑。“表現”原理表述了微笑和快樂的另一種關係,強調人微笑了,心理就快樂了,人的正能量就增加了,所以要想快樂就得面帶微笑。我們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快樂的天使,學生的快樂成長就是老師的快樂追求,培養和教育孩子不是一個簡單得用一個快樂就能涵蓋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養的缺失都表現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敗,一個連微笑的表情都沒有的老師怎么能培養出心靈快樂的學生,老師的教育真的應該從微笑做起,老師的微笑不但會使自己快樂,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樂傳遞給學生,微笑就成為了一個情價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學生對教育的防範心理,能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微笑能帶給學生春天般的溫暖,激發他們努力克服困難的信心;微笑能傳遞愛的力量,感染他們感受愛,珍惜愛,奉獻愛。老師的微笑能換回教育的成功,老師能不快樂嗎?!

二、從威廉·詹姆斯的“表現”原理出發,規則與角色(身份認同)如果離開了法的限定,人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及至心理都會快速扭曲,出現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轉化,人的正負能量之間發生了特定的變化,給教育提出了嚴肅的課題。本書講述了一個津巴多監獄實驗,該實驗的結果遠遠超出了實驗設計者的預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實驗,但該實驗帶給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該實驗顯示了“表現”的巨大魔力。“人們的身份認同感源於他們的姓名、服飾、樣貌。在監獄實驗中,所有這些都改變了,因此他們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識,開始對自己的身份產生認同。”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學生教育問題。在一部分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習慣諸如精力不集中、語言不文明、作業不認真、學習不努力、做事不專一、寫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低,很多行為不是學生該有的,究其原因,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現了問題。有的習慣是受生活環境影響形成的,有的習慣受家長的教育觀點和態度影響形成的,還有的習慣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為習慣有關,學校的教育期待與他們的習慣有衝突的時候,學生的自然反應是抵抗正面的教育,這時教師和學校就要在“身份認同”上下功夫,多給他們正面的角色影響,優秀的學生成為他們效仿的榜樣,對他們細微的積極的正能量的變化給予鼓勵和鞭策,讓他們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漸漸地改變存在的不良習慣,教師也從中獲得正面的體驗,在教學相長中提高正能量,體現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