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姿勢》讀後感4篇

難道譚老師自己跑不出去嗎?不!老師離門是最近的。想像一下,你有兩種選擇: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學生們死;二是一群學生跑出去,自己死。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譚老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

據我所知,他有個小女兒,難道他忍心拋棄可愛的小女兒嗎?不!捨不得,但他為了更多可愛的學生,捨棄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可見譚老師對學生的愛心。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讚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譚老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XX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大地震是我國人員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大地震。在那次大地震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其中,潭千秋老師的英雄事跡最為讓人感動。 那天下午,他正在為同學們講課,這堂課他講得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呢?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同學們在認真地聽著他的講課。突然,課桌、樓房,一切都搖晃起來,譚老師意識到是地震,他離門口最近,最容易逃生,但他沒有那么做,大喊“同學們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一個接一接個地跑了出去,樓房即將坍塌,還有四名同學沒有跑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之刻,他讓同學們鑽到課桌底下,譚老師不顧一切的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把同學護在了課桌底下。當救援人員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一塊水泥板,大家都驚呆了,譚老師的頭被水泥板砸得都深凹下去,可還死死地撐著,同學們獲救了,老師卻永遠的離開了。

譚老師的這種舉動正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這不僅體現了他那血濃於水的師生之情,而且也體現了他與學生間的父子深情,父愛如山,譚老師就像是一座山一樣,用自己堅強的身軀死死地保護了這四個孩子。他面對死亡毫不懼怕,面對倒下的水泥板,毫不退縮,他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譚老師走了,講台上沒有了熟悉的身影,教室里沒有了幽默的聲音。可是,譚老師沒有死,他曾經的身影,他生動的課堂,他最後的姿勢,永遠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譚老師沒有死,他的生命在被救的同學身上延續,“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譚老師做到了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同學們什麼才是人生的價值。他用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