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讀後感

其次,我還有一點小感悟,那就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對他的一生來說都是影響巨大的。米夏因為在那個夏天認識了一位成熟的女人,並相愛,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米夏從此變得漠然,麻木,不再相信感情。但是,15歲的米夏是何等的活力四射充滿幻想啊!他會在難得的假期里為了見漢娜在凌晨4點起床去搭電車;他會為了攢夠遠足的路費而賣掉心愛的郵票;他會放棄和父母旅遊的機會,只是為了每天和漢娜見面;他會為了漢娜而努力學習,補上落下的功課……當我看著那一幕幕細節描寫的時候,我往往會忘了漢娜和米夏之間的年齡差異,甚至會忘了米夏還是個懵懂的少年,我只是為他們之間的感情而感動。

米夏的衝動與熱情在在漢娜的不辭而別之後發生了改變。米夏從此變了,甚至發展他對自己的感情生活都無法正確把握。正如大火餘生的那個女作家所說的那樣,他肯定有過短暫的婚姻,有一個寄宿制的孩子。作者是不是借女作家的話告訴我們,其實某種經歷已經注定了他以後的人生。

這又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孟母三遷》,為了孩子的成長,孟母三次搬家,只是為了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其實這也為了讓孩子經歷該經歷的,遠離不該經歷的。

雖說,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但是有些經歷卻是不經歷為好。如果米夏在15歲的時候,並沒有生病,並不缺少親人對他心靈無微不至的關照的話,也許,他不會結識漢娜,不會有以後的生活,雖說他的人生中少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也許會幸福許多。

前幾天,聽說我曾經的一個學生,今年只有18歲,但是已經結婚生子,現在正在談論離婚事宜。這又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子。她自己曾經也是被母親拋棄,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她自己的悲劇又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經歷注定什麼樣的人生,這也許就是宿命。我想,我們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給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經歷他們該經歷的,享受屬於他們的美好的未來。

朗讀,在書中被描寫得很美,甚至有極致的美。電影《朗讀者》中的朗讀細節也拍攝得很美。在他們約會的時候,他們唯一的思想交流就是朗讀,我認為其實他們沒有其他的交流。

但是,朗讀讓他們倆都發生了改變。米夏的朗讀讓漢娜為之讚嘆,米夏就在肯定和讚賞中獲得了信心,他從一個學業平平的孩子成了優秀生。漢娜從朗讀中也獲得了心靈的平靜,她變得柔和而安靜,這是一個成熟女人最吸引人的魅力。

漢娜入獄了,但是米夏並沒有忘記漢娜,雖然他為愛過漢娜而慚愧而自責,雖然他不敢見漢娜,雖然他希望漢娜從此遠離他的生活。因此,他選擇了為漢娜繼續朗讀。他的錄音帶給漢娜帶去了生的希望,也給她的生活賦予了新的意義。甚至,漢娜藉助錄音帶學會了基本的讀寫。米夏為漢娜讀了很多很多的名著,送去了一摞摞的錄音帶。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米夏並不是為漢娜而讀,他也是為自己而讀。在朗讀的時候,能忘卻世間的紛擾煩雜,忘卻人生的悲苦淒涼,忘卻心靈煩惱憂傷,能讓人沉浸在一種美好純淨的氛圍里,獲得心靈的平靜和祥和,甚至朗讀“超越了喧囂,超越了生死”。一個終日懺悔和糾結的米夏只能依靠朗讀來讓自己獲得平和和安生。

我想,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將引導我們的孩子學會朗讀,朗讀不僅僅是為了解讀文本,不僅僅是為了表演,不僅僅是為了課堂教學的需要。我們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將朗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朗讀去體會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通過朗讀去豐盈自己的人生去獲得更幸福的人生。朗讀,不再是形式,而是作為人的一種需要!

《朗讀者》是一本讓人手不釋卷的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