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800字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點評】這篇讀後感的開頭,作者從讀《傷仲永》中得到啟示,“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緊接著用一個過渡段,使論證由反面過渡到正面,重點列舉了牛頓、愛因斯坦的例子,指出他們原來不是“神童”,但由於後天的勤奮,“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文章最後指出,“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有普遍性意義。

傷仲永讀後感800字

文/夢語之夢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說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么多個無趣的年頭裡,仲永是怎么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後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並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並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么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么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里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么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願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並不需要背負太多太過於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後明晨迎著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著不是很浪漫嗎?

夢語評語:成熟的思維,獨到的辨析,給人以豁然一新之感。文章想像豐富,駕輕就熟,是難得的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