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仲永有感500字

我讀了這篇課文,忽然想起了前幾年網上廣為傳播的一些十幾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現在已經默默無聞了。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神童就不好好學習了。這些事使我感到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天資再好的人,不努力學習,那還是不能成才;天資再差的人,只要好好學習,也能成才。天資的好壞只是一個次要的條件,學習的努力程度才是主要的。先天條件的好壞,不能阻止你成為一個偉大的或有能力的人,只要你後天努力學習,你就能成功。

如果傷仲永努力學習了的話,那么北宋的史書上一定會有一個叫傷仲永的賢臣,或文學家,或科學家。而他卻被父親拉來拉去四周拜訪鄰居,荒廢了學業,成了個普通人,消失在人山人海中。

父母啊!讓你孩子學習吧!這樣他們才能成大器呀!

有天資的人啊,努力學習吧!否則你也會成了個普通人,毫無蹤跡。

沒天資的人啊,更努力的學習吧!竟然你已經是個普通人,跟有天資的人相比落下一大塊了,如果你不學習,不僅追不上他們,你自己不就比普通人更差了嗎?

讀傷仲永有感500字

一個神童五歲時,在“未嘗識書具”的情況下,提筆“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這還不足為奇,身為眾人關注的神童,他神就神在“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這個神童就是仲永。

這樣的神童是多么風光,但為何題目中有一個“傷”字呢?這是因為故事還沒有講完。

因為仲永成了遠近聞名的“童星”,自然少不了有人“包裝”他,於是乎:“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他的父親自然心動,不使學。所以幾年後,仲永“泯然眾人矣”.

這是一場悲劇,不必說它悲在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也不必說它悲在“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讓仲永氣傲,單是仲永自己就根本沒有想去上學,我們都可看出這個“神童”的下場,這場仲永命中已注定的悲劇。

我們不能對歷史做些什麼,我們對歷史只能惋惜,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沒有學習的開始學習,開始學習的認真學習,認真學習的勇攀高峰,勇攀高峰的開創新天地。永遠還要對自己滿足,稍停下腳步就立刻被人迎頭趕上。

天才很少,神童很少,但成功的人很多,他們成功在不滿足,他們永遠都在學習。

願這種“天才的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