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感

文/梁欣然

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熱愛生命的故事。

她在一場可怕的疾病中,永遠的看不見東西,聽不到聲音了。她多么希望再能看到美麗的景色,美妙的聲音。於是她用觸覺代替了視覺,用心靈感觸到每一樣事物的美好。她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用那雙明亮的眼睛看看周圍關心、幫助陪伴她的人、自己的家,朝夕相處的小動物。第二天: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她要去博物館領略偉大人類的變遷,去藝術館、去看戲劇。第三天,她將在當前繁忙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的他們的快樂、憂傷。在黑暗到來之前感受所以幸福美好的時光。

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給我們帶來快樂帶來勇氣。她不平靜的人生及她與命運抗爭的歷程鼓舞了我,給了我奮鬥的力量。她的經歷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學會運用好身體的每一個器官,要知道人生是美好的,不要因為挫折就被打敗。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感

文/鄭鑫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我的老師與同學,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是你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然後,我要感謝我的同學,親愛的小夥伴們,是你們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愛;第二天,我要看清晨與黃昏,因為清晨很快過去黃昏就要來臨,因此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第三天,我要做自己沒有做完的事情,因為我以前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海倫凱勒【1880至1968】,自幼患病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然而在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讀書寫字說話,20歲時即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她一生資助於殘疾人,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也是20世紀轟動世界的偉大人物之一,她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她獲得了超出世人的成就,更在於她挑戰了生活的極限,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之人,但她克服了語言障礙,學會了說話;她用XX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學前的學業,順利考入了哈佛大學;她克服自己生活上的困難,為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四處奔波。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海倫是那么的堅強、勇敢,所以我們要學習她的精神。通過海倫凱勒我還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是海倫·凱勒寫的。

海倫·凱勒是聾盲人,但她渴望光明,渴望成為健全人。珍愛生命,珍惜時間,這本書寫了她一生的難忘的經歷。安妮莎莉文老師教她寫字,陪她感受春天,感受大自然。讓我驚訝的是:她竟然能寫出好多本名著,比我們這些健全人還要厲害。

也許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沒失去,就根本不在乎。就像我,早自修多么重要啊,原本可以多加練習羽毛球、唱歌……晨讀,最重要的時間被我白白浪費了。上課時,心不知跑哪兒去了,老做小動作。海論·凱勒還非常想學習,可以增加知識,但是因為她身患聾盲症,她所能發現的世界,與我們不同。走過一片森林沒什麼特別,但她一片森林卻能帶給她極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