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簡介_高爾基童年簡介

第六章

可分上、下兩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講述自己的苦難身世。兩人都是早年喪父的孤兒,都曾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後來也都憑著聰明能幹、吃苦耐勞而自立,最後共同掙到目前這種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識字和給“我”講述自己的人生體念和生活哲理。他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透徹明了。

第七章

也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兩個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為懷,賜福人類,主宰一切,洞察萬物,外祖父的上帝專橫跋扈,法力無邊,嚴厲殘酷,人人害怕。這種對比通過生動的文學描寫展現出來,絲毫沒有概念化的說教,寫得十分精彩,耐人尋味。下篇主要寫街上的所見所聞後的痛苦感受,順便也重提留在家裡的苦惱。“我”就是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境下生活和成長的。上篇是寫“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環境,下篇是寫“我”家裡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環境。兩方面都是明顯影響我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客觀因素。這顯然是上、下兩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

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領,還記錄下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美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並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通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繫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係。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寫“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說很重視大人講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馬車夫就常給“我”講故事,雖然他的講故事本領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節是“我”與三兄弟的友誼。下篇寫“我”和“三個小少爺”的友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心靈面貌”和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小說如實地寫了“我”對三個小少爺的好感和羨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誼,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親上校奧夫相尼科夫禁止他們交往,甚至馬車夫彼得也堅決反對。馬車夫跟“我”因此發生了爭吵,這次“爭吵”成了聯結上、下兩篇的紐帶。

第十章

寫“我”母親的突然回家和新產生的家庭矛盾。一個年輕喪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強的不幸女人,在多年離家之後帶著痛苦回到替她撫養兒子的、孤苦年邁的父母家長住,由此帶來的家庭矛盾和衝突,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過去和現在都是父女矛盾、衝突、爭吵、鬧架的焦點和導火線。小說先是詳細地寫了母親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接著寫了母子之間因為“背詩”而爆發的一次爭吵;最後又重點寫了父女之間因婚姻問題而爆發的一次大鬧架,外祖父氣得跪在女兒面前,接著又無故把外婆打傷。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這樣打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