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集讀後感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暗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陸放翁的詩,與他廣為人知的表達報國雪恥之志的詩歌不同,這首詩給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閒適的心情有一種不被塵世所染的脫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愛這首詩的,不如說是他喜愛這種心情,這種心情是具有生活氣息的,他想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他的帶著心情的生活。

他對生活的感覺,似乎略有逃學孩子的清閒,世界也就這么大:嘴裡叼著的微甜的草根、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嬌嗔柔和的“賣楊梅——”聲、在窗台上悄悄“吸著水”的繡球花,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他真實地、切身地享受這種藝術。

他是個別樣的作家,他與當今坐在家裡或辦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螢幕、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神經幾近被絡繹不絕的電話摧毀的作家不一樣。

他的文章、他的書像是被他本人撫摩過千萬遍的,字裡行間散發出的是木頭鉛筆的味道,而不是機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個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鉛筆,面帶淡定從容的微笑,他細膩動情的筆觸時不時地給自己和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感動,為了一小盤帶著雨珠的潔白的緬桂花,抑或是為了一條從湖心突然一躍而起的大魚,還是堂倌頗具京腔的一聲“收茶錢——”,它們以滋潤人心的方式詮釋了“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東方古訓。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境界、一種認識,大多數人為了擺脫平庸而奮鬥,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在經歷了暴風雨也見過了彩虹後,往往不再好高騖遠,而是理解平淡、用這種平淡的心境熱愛著平淡甚至 “平庸”的日常生活。

其實從他的文章里得以體現的閒適之美正是他經歷了人事浮沉後所潛心追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給我們看到的是那種能令人會心一笑的小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

可惜現在人們大多沒有精力和心情去關注這些看似瑣碎的美,他們大多腳步匆匆,厚重的鏡片竟把人們的心與社會、與自然隔離,太多的金屬製品竟把人們的心層層包裹,作者在極力讓我們感受美的同時,我分明聽到一個慈祥的聲音在對忙著趕路的世人們說:“孩子們,慢點走,你們看這朵海棠的顏色,像是哪個大家閨秀的胭脂水不小心從指尖滑落,浸進了花瓣里。真美。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