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讀後感

“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中國軍人的軍魂。”這就是本劇導演所要向觀眾傳達的一種“亮劍”精神!現在的中國,我們的中國,千真萬確需要這種精神!何嘗不是呢?現階段的中國雖然如日東升一路凱歌,但是危機伴隨著機遇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內在的外來的威脅時刻在考驗著中國人。面對威脅面對危機我們中國人怎能安步當車?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於亮劍”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的精神!是的,李雲龍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養,他不知鋼琴不曉洋畫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這不是他的錯,而是特殊歷史環境所造成的。在我們解放軍將軍行列里,像他這樣的將領很多,憑著他們頑強的毅力,憑著他們對國家對民族對黨的忠誠,他們通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學習文化,在戰爭中升華自己,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責備他們缺少文化涵養,有什麼理由說他們張口“**”閉口“弟兄”的呢? 

全劇以展現李雲龍的命運為主,但並不單憑一個李雲龍打動觀眾。給我感動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無名英雄。騎兵連的奮勇殺敵、王喜奎的寧死不屈、小分隊的自我犧牲幾度讓我落淚。這是《亮劍》的魅力,它的魅力在於壯烈,在於軍人的膽識和骨氣,在於充盈其中的英雄氣,也就是劇中所說的“亮劍”精神。《亮劍》的熱播的確牽動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論人物的真實性,可能是一個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個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無論怎樣畢竟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英雄的硬漢形象,為這個人感動,為這個集體感動。一個大老粗的帶兵者,形象的在劇中靈活表現,給人的印象是頗深的,畢竟這是戲,沒必要雞蛋裡挑骨頭,我覺得李幼斌是好樣的!說實在的,《亮劍》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雲龍有血有肉,稜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視作品。藝術創作是講究規律的。這個規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無疑問,《亮劍》中的李雲龍是一個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這個李雲龍,對國家、對民族、對抗日大業有著無比的忠誠。這個人的“粗口”不僅不讓人感覺反感,反而讓人覺得親切;這個人的大大咧咧也給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將風度。個人感覺,這才更像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顧什麼“高級幹部的整體形象”,採取了與此相反的處理方式,那么,這部電視劇的魅力至少會降低一半。 

有了以上幾點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無缺的幾要素,《亮劍》不亮都不行了。在韓劇當道的今天,國產電視劇《亮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是它的演員,也不是它的題材,而是它所塑造的一批讓人看過後“血脈賁張”的男子漢形象,讓人看完後大有“乾淨透徹,豪氣萬丈,盪氣迴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