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3篇

放下《窗邊的小豆豆》已是凌晨兩點,看看身邊熟睡的兒子,禁不住想,如果他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的媽媽……如果我是巴學院的老師……那么多的如果讓我浮想聯翩,不覺天已擦亮了,內心被什麼東西激盪著,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真的感觸頗深。

角色一:作為人

每個經歷過童年的成年人,在成年後的許多行為都有童年記憶的投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說得深奧些是心裡層面的東西,說得通俗點即所謂:三歲看七歲,七歲看到老。我不是什麼心理學工作者,可親身的經歷,讓我對此深信不疑。小豆豆的經歷應該說是個特例,羨慕她,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羨慕她。每個人從內心,從生命的本性來說都是嚮往自由的,任何一個孩子在無知時,在還保持著生命的本真的時候,他都是自由的,對自由的熱愛時不時會在人的舉動,言語,表情中顯現。童言無忌,所有的忌諱都是後天在環境中滲透到我們的血液之中,讓我們似乎忘記了,啊,自己也曾有過如此自由的時刻,無論這個時刻是長是短,它就湮沒在我們的記憶之中,而小豆豆的言行為我們尋找到了找回它的路。親切,因為我們都曾經經歷;微笑,因為我們也曾經懵懂;悲傷,因為我們也受過傷害。感同身受,似乎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內心的感受了。我們被限制了,我們被同化了,未被同化的,被放棄,被遺忘,又有多少“巴學院”能讓小樹自由生長,而不是被種在被水泥地框好的坑裡呢?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已故的小林校長如果了解中國的這句話,他也會會心一笑的,在他的眼中孩子都是善的,都是好的。“真是一個好孩子!”每個孩子最愛聽到的話語,真誠的讚揚,沉甸甸的信任是每個學園裡的孩子最珍視的。這份真誠和信任不也是人與人之間最應珍視,也最希望得到的嗎?這本孩子的故事讓我自省,也讓我內心泛起溫暖。

角色二:作為母親

獨生子女制度,造成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唯一,且不論其中的優與弊,單從我個人而言,孩子的降生,讓我感受這個生命對於我而言的非凡含義。幾乎每個母親都愛孩子,無論是怎樣的愛出發點都是無私的。小豆豆的媽媽讓我欽佩,但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對自己的孩子不放棄這在古今中外有許多類似的事例。在這本書中,讓我從母親的角度看到的不是豆豆的母親怎么做,而是豆豆的母親是幸運的,就如小豆豆一樣。作為母親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世俗公認是成功的,希望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給孩子,當孩子被他人責難時,母親痛心,當孩子獲得讚揚時,母親高興。這種感情是簡單的也是樸素的。就象前文所言,如果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不受壓制的環境,度過自己的童年,有一群善良的,真正愛孩子的老師教孩子,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無論是家中還是學校中都讓他的性格,人格有著正常的發展,這似乎比在國小階段就學完國中的知識來的重要的多。如果有“巴學園”幼稚園、國小、國中我一定會開心的,放心的讓孩子去,每天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在一個健康的,開心的學校里所經歷的種種,愉快的經歷又一個童年,很樸素的一個思想:有個快樂的孩子,有個快樂的母親。

角色三:老師

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穫一種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