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後感2000字

篇一

錢鍾書是中國四十年代著名的諷刺小說大家。人們把他稱為“集作家與學者於一身”。錢鍾書19XX年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曾留學英國,獲副博士學位,後又留學法國,1938年歸國任大學教授,他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圍城》,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前幾天我拜讀了他的著作《圍城》。

《圍城》出版於己於1947年,隨即在社會上產生熱烈反響,並曾一度被稱為“新《儒林外史》”。《圍城》是在一個比較寬闊的抗戰背景下,來對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進行描繪的。小說採用西方流浪漢小說的情節結構方式,以留學歸來的方鴻漸的經歷為主線,描寫抗戰爆發以後從上海到湖南後方的一些知識分子,並從中央探討人的本性,人的存在價值,人的出路等問題。作品以寫實與象徵相結合,寫出了時代、社會的象徵。“圍城”既是實體的象徵,即抗戰環境下的中國就是一個大圍城,同時又是一個虛體的象徵,即對一類文人心城的映射。

作者“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裡的“某一部分社會”指舊中國混亂荒謬的病態社會。而“某一類人物”又是指在那個社會中迷惘、落寞、卑瑣的病態知識分子,揭示他們在中西文化碰撞與國難家愁中的動搖和怯懦的基本根性。小說的主題以暴露否定病態社會為基本前提,但又具有多重意味。“結婚好比被圍困的城堡,城裡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作者在審視抗戰時期中國社會現實悲劇的眾生相時,也揭示了現代人所處的多層次的人生困境。小說的男主人公方鴻漸所經歷之處,無不是“圍城”——上海灘各式知識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內地小鎮和鄉村的醜惡閉塞,三閭大學的勾心鬥角的灰色生活……都構成了一座座圍城,不僅國家、社會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樣:方鴻漸父親處處制約兒子的行動,方老太太經常疑心別人誘騙他的兒子;後來成為妻子的孫柔嘉柔順之下的深藏心計……家庭社會的環境使方鴻漸感到處處有圍城。方鴻漸的自身精神領域也妨礙和束縛了他衝出圍城的信心和勇氣。方鴻漸自身性格和順,看出惡劣環境而不能自拔,嘴上聰明而內心懦弱。

他與四個女性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都有瓜葛,但在愛情面前卻節節敗退。以至落入孫柔嘉的網裡,又由合到分,他一生並沒有衝出圍城,始終是一個失敗者。作者揭示了抗戰環境下的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欲持超脫的人生態度,但卻空虛難耐,又加深了人們困於圍城之中這一人生含義。他們被困於生活的城裡,日趨腐化,不斷下沉,以至不能自拔,這就是錢鍾書寫這書的基本主題。

作者在書中的諷刺藝術相當傑出,因此被稱為“新《儒林外史》”。他對人物隱蔽心理的發掘,對人情世態的精緻入微的觀察和表現是相當突出的。加上作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幽默技能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性格特點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不學無術的褚慎明,走私發國難財的李梅亭,老奸巨滑的高松年,說謊到底的韓學部委員愈……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態度是尖刻諷刺的。作者又藉助自己的深厚文學功底,編制出眾多比喻和警句,對人物進行嘲弄淋漓盡致。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群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說的成功所在。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

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篇二

圍城這一部寫在解放前的著作,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的種種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同時也寫出了人們在對待愛情、婚姻、人際關係等等方面的進進出出、無奈與矛盾。

船甲板上的對話,“那么,你就是搖籃里睡著的小寶貝了。瞧,多可愛!”等等表現了即使是知識分子,在人前人後不一的形象,可說是無奈,更可說是對人的不真誠。一張假文憑,一段對鮑小姐肉慾的描寫想來既是對在外留學生不能好好學習知識而吃喝玩樂的諷刺,也是對中國現狀的擔憂。

方鴻漸與周家的關係是一個圍城,已經進去了,想出出不來,在這個密封的圍城裡,方鴻漸喘不過氣來,只能壓抑著自己,跟著一群市儈“談笑風生”。方鴻漸自己的家是保守迂腐的,這個家還停留在封建社會,方老先生看起來似乎在一些方面是明智的,是有父親形象的,但事實上正是這些所謂的明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鴻漸“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這段真切描寫了當時的中國嚴重存在的“拿來主義”,不分是非黑白,把西方國外的東西搬進家門。後面對張先生的描寫更是說明在中國存在很多這樣自以為是,不了解事情真是含義情況下誇誇其談,愛眩但又沒有本錢眩。

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方鴻漸跟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的關係。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喜歡讓所有的男人在她身邊打轉,還以為自己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她卻安之若素。唐曉芙似乎是圍城中最好的人,因為對方鴻漸來說她是虛無縹緲的,可望不可及的,她是一個幻象,所以變得純潔而可愛。這篇幅中對人物的描寫也很是到位,“詩人”曹元朗寫的是不文不類卻自認為很了不起,翹著尾巴卻連狐狸都不能像,可大家仍誇獎一通。大家的交往是如此的不真心,小人之交甜如蜜般。趙辛楣想追求蘇文紈,也付出行動,從這個篇幅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相對來說更會生活的人,特別是在那個時代背景。這些文人騷客賣弄文學的嘴臉在這個篇幅中被描寫得如此可笑,很具有諷刺意味。

方鴻漸終於還是聽從了趙辛楣的話去三閭大學。沿途上,他們遇到了種種困難,最後通過關係到達了三閭大學,而關係這個在中國例行了多少年的東西,過去,現在將來都將例行下去。路上行人的勢利眼,看人看外表,看著裝,對有身份的人阿諛奉承而對老百姓則愛理不理。在這段中女主人公孫柔嘉出現了,人如其名般,剛開始孫小姐顯得如此溫柔,乖巧。李梅亭的小氣,自私,像一個真正的生意人,帶著藥去邊遠地區以十倍的價錢賣,而骨子裡有當時中國人的懦弱,無能。

到了學校後,教授不教授等級的劃分也是如此的荒唐,而老師們對這個等級分法的看法也是那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拿著假文憑在社會上招搖,也不顯得丟人現眼,而且還理直氣壯得在那爭著等級的高低。更讓人覺得可惡的是愚鈍的不只那些腐朽的老師,還有學生,學生也是一樣的荒唐,看老師的教書的水平不是看實力,而是看文憑,看學位,而且認知能力也那么差,不能很好認清怎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而去欺負老師,沒有了尊師重道的美德。在學術圈,所謂的文人們是如此的虛偽,不真誠。而在這裡,方鴻漸成了那個唯一一個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而高松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裡在裡邊如魚得水,他們會捨得走出這個圍城嗎?

再一個是在三閭大學發生的所謂的愛情的糾紛,這場糾紛也顯得如此的可笑。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但他被孫柔嘉看上了,而且通過“某種方式”得到了他。對方鴻漸來說這個婚姻是他的圍城,在還沒進去前,他不知所以,就這么進去了,在進去後,他渾渾噩噩得過日子,他也有想衝出來的衝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他家祖傳的那頂破銅鐘噹噹噹噹噹噹敲了六下,似在嘲笑,對人生的諷刺和嘲笑盡包含在這悵然悠悠的鐘聲里了。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