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共7篇)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不避瑣碎,不諱隱私,與我們這群90後有很多相似之處,使我對此激起共鳴和思索。

雖然主人公霍爾頓的語言十分粗俗,卻沒有給人一種厭惡之感。他真實地自述了自己(一個十六歲的青少年)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將近兩晝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本書描繪了一個不安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仿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回想當初我們作為一個青春期少年時何嘗矛不是心理矛盾百出啊,甚至還批判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然而霍爾頓卻是我們這類個性洛複雜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代表罷了。

我喜歡他的理由很簡單:他擁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偽勢利非常厭惡,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為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芯真誠愛護,百般照顧。這些舉動都讓人感到十分欣慰,更難得的是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甘願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那種世態人情,他渴望的是樸實和真誠,但遇到的全是虛偽和欺騙,而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現狀,只好苦悶、彷徨、放縱,最後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裝成一個又聾又啞的人。這一點是我不太認同的,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振作的霍爾頓。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側面反映了二次大戰後,美國在社會異化、政治高壓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壓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來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而本書主人公霍爾頓實際上也是個“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只是他還沒有放縱和混亂到他們那樣的程度罷了。

我覺得霍爾頓與我鍾愛的印象派畫家畢卡索有相似之處,他們都不被人們所認同理解,都憤怒的揭發社會中人們扭曲的、麻木的面目和心理。只是他們所用的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一個用口述,一個用畫筆描繪。

然而回望當今社會,人們終日忙忙碌碌,為生活為地位為金錢為權力而奮鬥,在他們中間的許多人,都已經在當今這個已越漸冷漠的社會中看夠甚至經歷過了所謂的世態炎涼,也麻木了自己的心靈、善良,更有甚者也許已經遺棄了自己的人性,只想在社會中爭權奪利,不惜一切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這些人,毫無疑問,都已經丟失了心靈淨土,終日帶著假面具,也因此,只能活在自己眼中的殘酷世界裡,追名逐利,成為欲望的奴隸。從主人公霍爾頓的身上真正給予我的啟發是一個人無論他經歷多少磨難與考驗甚至被社會所被排斥打壓,但他都依然沒有丟失自己的理想,沒有泯滅自己的人生,守住自己的心靈淨土,做回自己,探索存在的價值。

如果我們總是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只看到自己,對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卻總只看到不好的,最終,我們的眼光只會越來越短淺;因此我們因該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人性,保守自己的心靈淨土,在自己的內心以清醒的目光看著社會與世界,不斷思考,不斷追求真理,不斷探索存在的價值與光輝,努力為自己所在的世界做點什麼。

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請不要逃避,那是很愚蠢的做法,我們因該用睿智而勇敢的行為去順應社會的發展,改變自己,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純淨的心靈。我們純淨的心靈就像黑夜中的螢火蟲,即使黑夜再黑,但也掩蓋不了它的光芒。

即使我不能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但我也甘願做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800字(國中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七年級的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500字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七年級的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500字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600字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於195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該書以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第一人稱口吻講述自己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將近兩晝夜,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求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請看應屆畢業生讀後感網站為大家整理推薦的兩篇600字讀後感,祝大家閱讀愉快!

篇一

《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一本薄薄的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主角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篇二

守望本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著一份期待。

然而,《麥田裡的守望者》卻將這份守望演繹到另一個極端——是叛逆,卻又有著一種混沌中的清醒與孤獨,乃至無助。當然,所說的是主人公霍爾頓,也是作者自己。因為這世界總不缺乏一種“明白人”:自己洞察世事,卻以一種極端的偏執混沌浮游塵世,然自己也套上一件世俗的外衣,只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蹉跎。我想說的其實就是霍爾頓之類,以濁見清,以昏見明。然而霍爾頓本身又只是一個孩子,他必然有著對抗不合理現實世界的熱情,也必然有著自以為是的偏激。也因此,此人物的設定就自然引起了讀者的兩種共鳴——其一,為其反叛而嘆;其二,為其幼稚而惜。為構建悲劇,全書又在結尾設定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妹妹結束了霍爾頓漂泊之旅——這部不僅僅是肉體之旅的結束,更暗示著精神的回歸,即回歸世俗。看罷不禁一心悲涼——出世是東方文化所盼,而又是這樣一種心境卻在萌芽階段就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浸淫中化為死灰。

我無意於那些霍爾頓的模仿者,因為他們的意識里還未對霍爾頓有清晰完整的認識。但值得留意的是一些並未接觸過此書的青少年也在走著霍爾頓之路。不用多說就是所指是90後。誠然,當代中國的發展已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當年美國那一步。中國的新一代也面臨著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困惑。90後又將何去何從?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裡,誰又在守望?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溫暖。站在一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我想起了一個曾經的壞孩子——霍爾頓。

我有段時間總是那么煩躁,會因父母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一個動作而傷心欲絕。後來我漸漸明白,那段時光,叫做青春。霍爾頓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然闖進我的世界。他剪一個乾淨的水兵髮型,卻滿頭褐色亂髮,邪邪的樣子,有些迷人。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一個私立的貴族學校。在這之前他還上過艾爾敦·希爾斯學校。那兒有一個非常勢力的校長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了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樸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們握一下手,然後假惺惺一笑,接著就和別的父母去講話。青春的日子裡,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著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總是會因為這點或那點而不滿或憤怒。霍爾頓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於是選擇了逃離,戴著自己的獵人帽拎著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自己的妹妹菲苾。於是托人送去一張便條,約在博物館旁邊。過了好一會兒,菲苾終於來了,她拖著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裝滿了行李決心與哥哥一同離開。霍爾頓沒辦法,只好放棄了去西部。青春就是這樣,充滿了叛逆霸道卻一心想要離開,最後在種種的牽絆下放棄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苟延殘喘地活著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後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霍爾頓曾經同妹妹說,他想要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守護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擁有過類似的理想,只是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長大。長大意味著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成為所謂的“成熟男人”,為了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這是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絕大多數人會為了生活背叛心靈。

最後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院,至於後來的事,無人知曉。於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我想他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壞”孩子。

成長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有時候,懵懂的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小叛逆藏匿於心中;有時候,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恭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送給別人一個個假笑;有時候,為了追逐名利,我們麻痹了自己的內心,封鎖住心中真實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盡全力不讓真實的內心顯露於外。我們越是這樣做,越是會發現——其實別人都在這么做。

初二讀後感: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後的心得體會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初二讀後感: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後的心得體會

雨點打在淺灰的水泥地上,染出一個黑色的小斑。黑點一個個蔓延,很快覆蓋了整個地面。雨把鏇轉木馬那朱紅色的頂棚敲得“啪啪”作響,幾乎沒過了木馬轉台放著的爵士音樂。為了避開這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所有的父母都躲在了轉台的屋檐下。而你,霍爾頓,卻仍然坐在鏇木前的長椅上。雨水像透明的長線,順著你頭上深紅色鴨舌帽的帽檐,流入你的脖子,浸濕你的風衣。但你並不在乎,你反而覺得那么快樂!你看著你的妹妹菲芯穿著籃大衣,她的金髮被風吹起,像一陣陣麥浪;她騎著那隻很舊的棕色木馬,一圈圈地轉個不停。你說她看上去好看極了,自己還險些大叫大嚷起來。你渾身在顫抖,但是你不知道這是因為雨水的冰冷,還是因為內心深處的顫動。我知道,你也許從來沒有這樣快樂過——即使是和你的女友在一起;即使是在你的夢想里。

你說你討厭女友薩麗的虛榮庸俗。但是你承認吧,你抵抗不了她的美貌。你甚至在和她見面的突然間覺得自己愛上了她,簡直想跟她結婚。可是你和她談心,當她否定你的未來時,你又開始恨她。最後你在懊悔中又突然提出分手。你仔細想來,覺得整個事情有點好笑。你放聲大笑起來,你的笑聲又響又傻,你可以對天發誓你真是個瘋子。你內心的矛盾正像雨水一樣狠狠地拍打著你頭上的鴨舌帽,雨水在你的臉上流成一道道酸酸的眼淚。你真的躲不了。

你說你要是不想把自己的腸子嘔出來,就別去看這假模假式的電影。但是你承認吧,你僅僅是因為想消磨時間,就去看了你最痛恨的電影。你的精神世界已經極盡空虛,你甚至只能用電影來填補。你想要叛逆,但卻成不了真正的叛逆。就像那北風吹掉了你的帽子,但你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風的方向,你只能夠撿起翻倒在地上的帽子。你已經無力去反抗了,你只能向現實妥協。

你說你想到西部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用自己賺的錢在樹林旁邊造一座小屋,然後娶一個同樣又聾又啞的美麗姑娘;當有了孩子之後,就給他們買許許多多書,親自教他們讀書寫字。可是你做不到,因為你有一個愛著你和你深愛著的妹妹菲芯。她拖著一隻自己幾乎拖不動的大手提箱,說要和你一起走。你覺得自己快暈過去了。你用你最兇狠的語氣告訴她絕對不能讓她跟你一起去。但最後你為了哄生氣的她,答應她你哪兒都不去,並讓她去坐那個深藏著你們無限回憶的鏇轉木馬。看著菲芯騎木馬的樣子,你終於開心了,你身邊的風雨不再蕭瑟,它在你的眼中近乎纏綿。但纏繞的還是那悠悠的矛盾和憂愁。你還是避不開這風雨。

你坐在長椅上,早已淋得像只落湯雞。你曾對菲芯說,你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當在麥田裡玩耍的小孩跑到懸崖邊的時候,你就拉住他們,不讓他們掉下深淵。你知道這不像話,你知道要真這么做父親會要你的命,但又只想幹這樣的事。我也知道,你張口閉口髒話連篇,第四次被學校開除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但你看不慣這狂風亂雨的世道,你會在遇到善良的修女時慷慨募捐,你會去擦掉學校牆上下流的字眼,你還會幫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緊溜冰鞋。你想要反抗,你有著質樸單純的理想。就算你做不了麥田裡的守望者,你仍然可以在風雨中守望。

你可以撐開一把傘,當孩子們經過時,你就把傘舉在他們頭上。他們就不會被風吹得發抖,不會被雨淋得打顫。他們會用稚嫩的聲音說“謝謝你”。他們會用溫熱的小嘴唇在你濕漉漉的臉上輕輕地碰一下。你也會因此感到無比快樂。

真的,你真的可以這么做。我想你也會願意。你會心甘情願地幫助每一個孩子避開風雨。而且你要相信,雨過之後,一定會有陽光穿破雲層,覆蓋大地。當金色的陽光撫摸你的臉龐,即使你臉上滿是雨水,你仍然會感到溫暖。你會很期待這一刻嗎?

一定會吧。

所以,霍爾頓,無論你是在麥田裡還是在風雨中,請你繼續守望。守望那沒有被虛假溺死的真摯,守望那沒有被虛榮刺傷的質樸,守望那沒有被庸俗塗抹的愛情,守望那沒有被金錢名利包裹的夢想,守望所有純潔而天真的孩子們。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理想與現實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理想與現實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部小說。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因5門功課中的4門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流浪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保護在麥田裡玩耍的孩子不掉下懸崖去,但最終,他在大病了一場之後不得不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著霍爾頓的大徹大悟,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著我們的叛逆是錯誤的。

主人公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課、吸菸、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以及學校里的老師、同學等一切的人和事,他總是希望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卻又一次一次被現實打擊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著他,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具有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反差,你的理想,往往就是你在現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更美好。而理想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於他來說,依然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不能也不可能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到西部去生活。小說的最後,也許正因為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的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

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有著一樣的叛逆,總想著脫離社會規則而按照自己一個人的意願去生活,然而理想和現實之間存有差距,人本來就是群體動物,成年人也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完全獨立的一個人存在,更何況是還沒有自立能力的我們呢?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為有正確的理想鼓勵我們,引導我們,我們才能夠不斷發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實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基礎,而美好的理想又是鞭策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只有正確的把握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以現實為基礎,以理想為目標,腳踏實地,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更多文章
《麥田裡的守望者》名著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2000字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600字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
初一年級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言
八年級讀後感: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後的感想
初一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的感想
七年級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初二讀後感: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後的心得體會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600字作文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理想與現實
初二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200字
讀後感範文: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300字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400字
七年級的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