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讀後感(共9篇)

古人云,今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僅僅是寫了讀完《論語》後的一點心得,就在整箇中國好好火了一把!這個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詳盡的閱讀一番。《心得》里的字裡行間無不說明——《論語》是為這個世界而生的,其告訴人們的每一個道理,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從一定的方面來說,是具有色彩和溫度的,色彩在於它傳授給別人的精髓,溫度在於它給予給別人的光明。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對於“色彩”的定義。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色彩。所謂“沒有色彩”,無非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強,可以視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對於“溫度”的定義。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沒有溫度。所謂“沒有溫度”,無非是23攝氏度。即便這是一個模糊的數字,但同時又是人體感覺到最舒適的溫度。無論是色彩也好,溫度也罷,但當一個人表現出來時,那是他的激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為之奮鬥,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關鍵在於你如何將你手中的風箏——放飛,讓線加長,加長,再加長!中央電視台曾經拍過一個名為“我有一個理想!”的公益廣告。在我看來,這是一件積極向上的事情。人嘛,活著就不要憋著!在《論語》中,孔子問過自己的四位弟子,他們的志向,各有不同之處,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把它大聲地說出來,好事啊!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也是這樣的。假使有兩個朋友,他們平時形影不離,有一天因為一點小矛盾便鬧翻了,絕交嗎?兩個人總舍不下多年來的感情,和好!於是兩人都準備向對方道歉。在途中,兩人相遇了,他們笑了,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他們沒有說出來?不,心靈的溝通已經將這個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誠然,我完全同意他們這樣的做法,有話,別憋在心裡!有些人,每天看著那些經理或是董事之類的人,總是用羨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不過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他們也是經過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們的認可,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不錯!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經努力過,人生就會有閃光點,留下美好的回憶,成功那只是你路過的一個車站。的確!理想和行動的關係,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係。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於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內心愿望。你的內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會捨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不過,話又說回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誒,善哉,善哉。這個世界終歸是由有實力的人來主宰的。有本事,甭管是驢是馬,你拿出來溜溜嘛!至此,為百家呼籲之中一道!當我讀完《于丹論語心得》的時候,已經入夜。它顯出了它獨有的特點——寂靜,可是我的心情卻再也不能平靜了,感受頗深的。於是立即記錄了下來: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時候,人感覺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論人的距離,心與心之間的橋樑,是無行的,不是無固的——心靈之道;天氣的晴轉多雲,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輝燦爛——處世之道;善良、理智、恆心、合群,這四流一一顯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看見好多隻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經是一個夢想的誕生,而那個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過的,無法回頭,還是抬抬頭向遠處看吧——人生之道。道是自己選的,路是自己走的,駕馭它,祝您一路走好!

《論語心得》讀後感1000字
論語心得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乾。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契約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採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儘量寬容。現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儘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著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於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
論語心得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裡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餘,但真的沒有更現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思辱矣;朋友數,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論語心得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非常感謝機關團委能夠提供這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人生如書,書伴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鍾愛的書籍,對待讀書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嗜書如命,有的人讀書為消遣,愉悅精神。宋代詩人黃庭堅認為“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

可憎。”現代文人林語堂則認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讀書必須出於完全自動。”因此,每個人對讀書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藉此機會,就我個人的一點讀書心得,向大家作個簡單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現在的社會,面臨著競爭、就業、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焦慮、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樣始終圍繞在現代人的身邊。如何在這個全面加速度的社會裡,合理釋放壓力,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認為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可以讓自己浮燥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鬆。古人云:開卷有益。英國學者科利爾曾說:書籍,在青年時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後就是娛樂。這句話,可以說將書籍的兩重身份說的十分透徹,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果實,每一本好書都是我們良師益友,它不但可以給人以愉悅,還能給人以啟發,讓人受益良多。因此,我們應該把讀書當作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的《論語心得》就是這樣一個良師益友。對於《論語》,學生時代曾學習過一些,特別是對一些經典章句也曾背誦過,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卻很膚淺。作者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用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通過讀《論語心得》,不僅讓我重溫了那些經典語句,而且了解了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更對如何運用《論語》面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于丹教授所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讀者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所需要的快樂的生活。

時下,很流行測算幸福指數(或快樂指數)。所謂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從《論語心得》我們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心體驗,是一種感悟。你幸福,你快樂嗎?誰都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要認真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對快樂的理解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升了職,做生意賺了錢,買了房,買了車,就快樂了;有的人則認為這世界變化太快,生活節奏,整天忙於生計,沒有時間享受快樂,認為只有今後賺了錢或達到某一個成功的目標後,自然就會很快樂了。這些理解,就是認為只有那些有錢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福快樂的。但據有關方面調查,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係,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總結到: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因此,一個富翁不一定就會比一個擦皮鞋的幸福指數高。可能有些人會說,如今天天忙得團團轉,哪有時間讀書呢?想想,似乎確實這樣,但人們都在忙些什麼?沒時間讀書,卻有時間喝酒、打麻將,其實,忙只是個藉口而已。我們對讀書的理解,其實就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因此,于丹教授說: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工作,也應該是快樂的。談起工作,可能大家總是會感覺有許多的壓力與煩惱。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工作中尋找到快樂的支點呢?《論語心得》告訴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志向越高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事業,並不在於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於他內心是否有一種能夠淡定的理念,能否把握自己。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在每天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點一滴的儘自己所能,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可能他們所做的事並不轟轟烈烈,但大家卻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滿足,實際上他們是最快樂的。快樂工作並不難。有些人心隨所願,從事自己為之熱愛的工作,有些人可能為了生計和生存,從事一些和自己所愛偏離的工作。無論所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它都是我們每一天應該去做的事情,有時我們無法選擇工作,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對這項工作的態度。只要懷著一顆熱情的心對待你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就會發現工作會帶給你成就感以及這種感覺帶給你的快樂。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于丹把《論語》所帶給我們的感悟闡釋的淋漓盡致,從中,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更了解了怎樣做一個智慧的快樂人。讓我們在工作之餘,拿起書籍,在淡淡的墨香中,尋找快樂吧!

《論語心得》讀後感
論語心得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于丹教授在她談《論語》心得時,開篇就講到: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我最欣賞的,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體文化。中華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為母親,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主體,以平和敦厚為特徵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立國。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不管多少歲月的風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變遷,都沒有改變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兩千年的農耕文明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我們都堅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愛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會感到一切都變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憂患生命是茶道與儒家的共同主題。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煙一塌擁書眠”,道心文趣兼備。過去儒士不能一日無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為喻,我感悟到,這種閒適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並以此來影響著他的弟子。”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我理解為:平和。

茶是個和氣的性子,與誰都合得來。柴門也進得,侯門也進得,不卑不亢,不做寵物狀。所以,和柴米油鹽醬醋過日子的時候,也能與琴棋書畫詩酒共發雅性,且在那個浪漫天地里,還擔任著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個藝術天賦極高的人一樣,絢爛之後歸於平淡,自己不評說,只待旁人去品味罷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倒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來,會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悅,愉快之意。在茶道講求的要讓身心“怡”的過程中,就又與《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教授語)不謀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注:你正瀏覽的文章由 /整理,著作權歸原文作者所有]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
論語心得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近日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頗有感觸,下面簡單說說。

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套用於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仿佛從自家的後院發現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在《心得》開篇于丹便說:“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褪去加諸《論語》上的鉛華,一下子拉近了讀者與這部傳世之作的距離。細想一下,可不是嘛。經典最易被冠上太多光華和讚譽,使得後人解讀時無形中便處於或仰視或鑽牛角尖的心態,無法平和地去看待的話又怎么能無偏頗地思考呢?

《論語》的真諦是什麼?在於丹看來,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她從宇宙觀、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人格修養、交友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七個方面,著眼於當下談了自己的心得。

不過,既是“心得”,便是個人體會,一家之言,有人說好便有說非。雖有人指責于丹曲解先人著作,稱其為“學術超女”,對現今的文化快餐現象甚為憂慮。但平心而論,能認認真真看下本書思索一番其中道理,在今後人生道路上遇上困難之時腦中閃現書中片語進而引導自身,惠及他人,實在於己與人是一次不小的收穫。即便在一些人看來於丹的《心得》錯誤百出,卻是瑕不掩瑜。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在其詰屈聱牙的文字,不在咬文嚼字吃準了唯一的釋義,而在即便隨時間流逝依然能為大眾所接受的長久生命力,口口聲聲說要“傳承”,卻又束之高閣不容許不同之聲的出現,才是對儒家思想“仁恕”核心的一種曲解。既然所有學術理論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為人所用,又何來俱是以何形式,中國不有句古話么:“真金不怕火來驗。”

國小生讀後感作文:論語心得讀後感
論語心得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快樂的生活,到底怎樣才算快樂?又怎樣才能快樂的生活呢?《論語心得》對此有所詮釋。

《論語心得》是一本根據于丹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所寫的書,它主要講了于丹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在讀了《論語心得》之後,我知道了《論語》的真諦:如何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要過上快樂的日子,就必須做一個有意義的人。于丹在《論語心得》中講到:一個有意義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與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於本職、獻於社會。同時,我們還要“修身”: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在心靈完美富足。這是孔子對理想生活的總結,也被後人奉為理想的指南。

要做到這些主要是要有一顆淡泊寧靜、與世無爭的心。可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與別人競爭,少時就已爭得個魚死網破,能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就已不易,更何況要有世外高人般的淡泊呢?不過,只要一個人有心,每天修生養性,在不久的將來,他就會成為一個真君子!

于丹教授將《論語》所給予她的感悟告訴了我們,我知道了:只有以淡泊的胸襟,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自然狀態中,才能尋找內心的那份寧靜,也才能如孔子所說:快樂的生活!

八年級暑假讀後感500字:讀于丹的《論語心得》有感
論語心得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願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不斷得以提升,使我們的生命充滿價值,充滿意義。關於八年級暑假讀後感500字內容詳情如下。

八年級暑假讀後感500字:讀于丹的《論語心得》有感

《論語》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一直以來作為中華名族的子孫,我們都沒有很好的去領會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今天有幸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不由豁然開朗。通過於丹教授對《論語》的詮釋,在那簡短的文字、樸素的語言裡讓我們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一種精神的升華,穿越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滄桑,感受到遠古聖賢們那種溫暖,平和而不失莊嚴的人格魅力。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論語》的思想精髓之一 “忠恕”。他告訴我們無論身處怎樣激烈的時代都應該調整好心態,做最好的自己,不強人所難,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學會包容和理解。拿于丹教授的話說,就是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所謂,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因為寬廣的胸懷足以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愛人”,“知人”是《論語》里孔子的另一個思想精髓所在。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我們只有具備了一種仁愛之心,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取其譬,可謂人之方也已。”的理想境界。當我們在做好自己有所建樹的同時,還應該身懷仁愛之心,幫助他人,助人為樂,使我們的內心有一種“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滿足感。

細讀《論語》,仔細體會一番,它所帶給我們的那種平和、淡定的精神之光時時觸動著我們躁動游移的心靈。它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當我們貧窮時學學顏回吧,“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無論生活多么的清苦,顏回都不改變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被物資生活所累,始終保持一份恬淡安寧的心境。《論語》告訴我們不僅要做一個善良高尚的人,還教給我們君子之道,孔子謙虛的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一個內心無比仁厚,寬和的人,不會計較得失,可以真正做到內心的安靜、坦然。而強大的內心足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遺憾。“君子不憂不懼,不怨天,不尤人,上學而下達。”縱然我們離君子的距離還遠,我們也應該不斷學習,做最好的的自己,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只有內心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我們才不會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願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不斷得以提升,使我們的生命充滿價值,充滿意義。

《論語心得》讀後感1000字
論語心得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乾。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契約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採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儘量寬容。現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儘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著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於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