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與刀》讀後感2000字

看了美國作家本尼迪克特寫的《菊花與刀》後,我對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有了新的認識。日本對我們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一想到就咬牙切齒,對日本是恨之入骨。像我這樣的反日情緒,我們滿懷激情的中華兒女大都存在。我覺得如何理解日本這個對中華民族文明帶來過深重災難的民族,是值得中國人關注的課題之一。看待問題不能只是盯著一個角落看死了,我們需要用辯證統一的觀點去分析。對於日本,我們也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這也是我們作為21世紀新一代青年的必備素質。《菊花與刀》這本書便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了解日本的渠道。看完之後,我對日本少了一份衝動的情緒,多了一份理性的認識。

先說說這本書吧。書名“菊花與刀”,用日本最具象徵意義的兩種事物,來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雙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動人的藝術性。在書中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徵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歷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書還是一部將深刻的思想和流暢的語言完美結合的典範,在學術界和普通讀者中都深受好評。對於在歷史上曾飽受日本民族帶來深重苦難的中國人,認真閱讀和思考本書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義。本書也被認為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最佳讀本,被日本學術文化界譽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由此可見《菊花與刀》的確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值得我們去深讀。

作者本尼迪克特對於日本的評價是日本文化有雙重性,就像菊花與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日本人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忠貞而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這樣看來日本的確是一個讓人覺得很矛盾的名族,日本人有著雙重性格。

作者以戰爭為起點,先寫到戰爭中的日本人,並且還費了不少篇幅。最使我震撼的便是日本人認為精神將贏得對物質的勝利。日本人一直強調精神的重要性,對物質主義甚至到了鄙夷的地步。這也深深的體現在戰爭中。他們將軍艦和大炮只視作不滅的“日本精神”的外部表現。他們鼓勵士兵說:“我們的身體越是沉重,我們的意志,我們的精神就越能凌駕於肉體之上。日本打勝仗的時候,日本的政治家、大本營以及他們的軍人也一再說,這場戰爭不是軍備與軍備的較量,而是美國人對物質的信仰同日本人對精神的信仰之間的決鬥。日本人相信精神能戰勝一切,這一點深入到他們對外的戰爭以及對內的國民管理中。此外,戰爭中日本人經常說安全感與士氣不過是一個精神準備的問題。當遇到麻煩時,日本人對其國民的照例交待是說這是早已預知的,所以絲毫不必擔心。這樣似乎告訴國民,我們居住在一個可預知的世界下,任何事情都是我們預先知道的。這樣的說法便給了日本國民一種安心感,使他們可以很淡定的面對一切。其實我感覺這一方面也是在說日本人強調精神上戰勝一切。他們通過培養精神以鼓勵民眾和士兵,讓他們充滿希望無所畏懼。

接下來,作者向我們說明了日本人是如何的各守本分的。日本是一個等級深嚴的社會,他們相信秩序和等級制度。這一點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人與人之間是一定要分清身份等級的。日常交往中的細節動作也都反映出一個人的地位如何。同時日本人同我們中國人一樣也十分尊崇孝道。早在公元 6、7 世紀,日本就接受了中國人那套系統的孝道理論,同時也採納了中國的佛教、儒家倫理以及世俗中國文化。但是孝道的表現特點難免有所修改,以適用於不同的日本家族結構。“孝行”在日本是一個只限於家族內部面對面的成員之間的問題。它意味著在一個幾乎只限於自己父親、祖父、他們的兄弟及後裔的團體中,根據輩份、性別和年齡占據一個適合於自己身份的地位。由此看來,日本人是一定要分清等級的,他們各守本分,做著自己該做的事。這樣的守舊也使日本歷史上一度落後,被西方國家欺凌壓迫過。1853年的“黒船事件”後,許多日本人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維新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工業化。期間,軍事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都得到大發展。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直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此外日本人的負恩感在書中的描寫也是很經典的。當日本人說“我得到某人的恩”時,這就意味著“我對某人負有義務的重擔”,他們把這種“債權人”、這種施恩者稱為他們的“恩人”。“記住一個人的恩”可以是互忠互愛之情的一種純真流露。日本國小二年級的教科書里便載有一篇題為“別忘恩”的小故事。無論是 “皇恩”、父母之恩、師恩,日本人都十分的重視。為了還恩他們可以做出很大的犧牲,日本人認為受恩惠便是欠了別人的債,自己也承受著的負擔。於是日本人便常說:“一個人永遠無法報答恩的萬分之一。”此外,書中出現的一詞“義理”,其內涵也算是日本獨特的範疇之一。義理不同於義務,在日本人眼裡,“義理”可以解釋為“正當的道理人;應該遵循的道路;為向社會謝罪而不情願地做的某種事情。”“義理”在日本人看來是對難以承擔的關係的一種充分表述。於是日本人常說“義理最難堪”這句話。

日本人十分強調精神修煉和自我修養,如他們喜歡寒冷苦行,在黎明前站在或坐在冰冷刺骨的瀑布下,或在冬夜三次用冰水澆身,其目的是訓練有意識的自我,直至不再感到痛苦,當他意識不到冷水的衝擊和身體的顫抖之時,他便達到了“無我”、“練達”之境界。精神訓練也必須同樣自悟。因為從自身以外的源泉學到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自身的悟會才能有所成。這也符合我們中國的說法,“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日本人把侵略戰爭視為一種“謬誤”和已經失敗的事業,從而向社會變革邁出了巨大的第一步。他們希望贖回在和平國家當中受人尊敬的地位,為此必須實現世界和平。眼下日本人把軍國主義視為己熄滅的光。他們將拭目以待,倘若世界和平,日本只好潛伏,倘若軍國主義未能完全消滅,日本的好戰之性將會重新勃發。

這便是日本,一個民族的特性與本質。以往,我們對日本就是一個字—恨。拋開個人情緒去分析日本這個民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身上一些美的品質。他們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尊崇著“禮”、“義”、“孝”、“忠”這些思想。在這方面甚至做得比我們還要好。日本人的國民素質普遍較我們國家的高,這也與他們大力發展教育以及推崇道義所分不開的。記得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則新聞,許多國家對日本人入境是免簽證的。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素質高得讓別人放心。他們知恩圖報,對別人給的恩情十分看重,以至於把還恩看成是自己的負擔。日本人講究禮儀,熱愛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日本人團結協作、謹慎、努力,這些品質也讓日本戰後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科技也才如此的發達。種種這些都反映出日本菊花般的美。同時,日本骨子裡的好戰、侵略、“武士道”精神讓他們與許多受過其壓迫的國家所反感、唾罵。他們曾變態的殺戮折磨過中國人民,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也正在努力著,為了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起來。我們可以學習日本,學習他們的現進科學技術,學習他們團結協作、謹慎認真的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更加強大。

《菊花與刀》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迪。它帶領我去客觀真實得認識我以前所不了解的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是一個很複雜的民族,他們有菊花的美又有刀的狠,他們有著雙重的性格。就像近年來,日本雖一直強調與我國搞好關係,但卻不顧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強烈譴責,首相多次參拜供奉著二戰期間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還有近期日本與我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有又了較大摩擦,撞我漁船,關我同胞,不知羞恥得說釣魚島是他們的。這些惡劣的行為也提醒我們決不能放鬆對日本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