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共9篇)

高中生教師節讀後感範文2017字: 《給教師的建議》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給教師的建議》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有益於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讀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令幾乎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畫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蘇霍姆林斯基稱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但是,他善於從心理學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差生”觀。他認為,一般認定的“差生”,有三種類型:一類屬於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它的覺醒”。第二類屬於“天賦”面紗尚未揭開時的差生。第三類屬於“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在課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會顯得越聰明”的觀點,對“差生”是絕對行不通的。要通過對“差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而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況且並不是每一個“差生”都有閃光點。也並不是每一個有閃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師發現。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尋找“差生”的閃光點,從激發“差生”興趣入手進而轉變“差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的重要理念之一。費佳是他教過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對學習缺乏興趣,思維遲鈍。在同一班級里,類似於費佳的學生還有不少。蘇霍姆林斯基特地為這些學生編了有200道套用題的習題集。其中不少題是從民間蒐集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差生”做這類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只要求他們感興趣,願意動腦筋。他們從這本妙趣橫生的習題中找到了興趣和自尊。“費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還專門為費佳他們蒐集大約100本書和小冊子,他說:“有些書和小冊子是跟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有直接聯繫的,另一些書並沒有直接聯繫,不過我認為讀這些書是一種智力訓練。”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習成績終於趕上一般學生。在六年級,老師終於發現了費佳的“閃光點”--對物理的極大興趣。費佳很快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優秀的成員。讓差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並找回自尊是差生髮現自己“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教師轉變差生的關鍵。從哲學的角度看,啟發“差生”尋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規律。為什麼許多教師終其一生,只是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而蘇霍姆林斯基卻能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僅從下面幾個從該書中列出來的目錄來看,就很能給人以啟示:教師的時間從那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原來,蘇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簡單地重複“教書匠”的工作,而是在創造性地工作,他對工作有滿腔的熱情,求真務實,有不斷努力進取的精神,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自覺地將教研科研一體化等等,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而我們很多做教師的,往往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教好書,育好人就可以了,至於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門專家的事,與己無關,以至於越乾思想越落後,越乾越沒有工作熱情,越乾職業倦怠感越強烈……一個不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不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探索教育規律的教師,怎么會是一個好教師呢?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尋,同時也知道碰到相應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你喜歡這篇高中生教師節讀後感範文2017字?如果你喜歡,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我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的一部分,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裡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回顧踏入教師行列十幾年的我,感到很慚愧。那些教育大師都是如何鑄就的?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的積累,不是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而是不間斷的讀學術著作。讀書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分不開的,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習慣——熱愛讀書,持久行動。讀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用於讀書,這還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飯、晚上睡覺前,關鍵還在於自己是否熱愛讀書吧。我要把讀書逐漸變成自己的習慣,每天去閱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連閱讀的時間也沒有了,那么,離你無東西教給學生的時間也就不遠了。這將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堅持讀書吧,在書海遨遊中追求伴隨終身的專業化成長;讀書既是托起“明天太陽”的需要,更是解放我們自己的必由之路。從現在起選擇不間斷的讀書。愛讀書就是善待自己,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

學校推薦教師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後,覺得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其中對《教師的時間從哪裡》,《興趣的秘密何在》,《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印象最為深刻,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深知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書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們學習,學習,學習。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其他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這兩年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成為名師,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如流水一樣被我荒廢了,而我依然一無所獲。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終於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興趣的秘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么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這樣說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裡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這裡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裡,我想到這一條建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對知識的興趣,並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願望就越低落。”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於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勸就會充耳不聞。”按照“各盡所能”的原則而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能為提高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由於實施這一原則,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們逐步地發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階段上,他們就能在哪怕一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獲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這位大教育家給我們的100條建議,深化細緻它的內容,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七年級的教師節讀後感作文: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2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表,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在這個學期里,我在教學之餘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能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佳句。讀完這一百條建議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讀後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初三年級)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緻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佳句:“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並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高一年級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6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緻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佳句:“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並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高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高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緻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佳句:“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並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國小二年級教師節讀後感: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5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本學期初,校領導贈與每位新教師人手一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並把這本書做為今年新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拿到這本書後,我經常認真閱讀,通過閱讀以及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探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藉此機會將我的心得體會和各位進行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許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

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裡,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有句名言佳句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不僅給我排解煩惱,為我指點迷津,還給我教育教學的好方法,受益頗豐。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建議,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歷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一、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他告誡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

二、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怎樣從“三人”中學習他們的經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條建議里為新教師提出了幾點經驗,這些經驗同樣值得我這個工作二十年的“老”教師借鑑。怎么確定該向哪位老教師學習?蘇氏的方法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學生的練習本”。原來學習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幸好平時我改作業還算認真,但以後還得得加倍認真了。明確了學習對象後,就要走進他們的課堂去聽課。因為一個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有關。從課堂上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學生的表現思考教師是如何引導的,再和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對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決於哪些因素。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別人的經驗,不能把名師的經驗當作“放之四海”的標準,我們要學的應該是優秀教師的教育理念。這樣你就不會為自己明明按照名師課堂實錄上課卻達不到人家的課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學習別人的經驗的同時,我們就會越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種認識必將推動我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時,你也許就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實不光是老教師的經驗值得學習,年輕教師一樣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習的.

三、怎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同時他還提出:“直觀性作為一條教學原則來說,具有廣泛的含義。但如果把直觀教具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這不僅僅對教學,特別是對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栓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穩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四、讀了這本書,讓我對學習困難兒童有了新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在第6條建議中有這樣一段話:對於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我對這段話的記憶非常深刻,在我們的身邊不乏“學習困難”的學生存在,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明顯比普通學生差。我總認為對這些“學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們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認為這些學生連教材上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讀其他的書籍,就是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會浪費時間。在數學教學中我僅僅希望“學困生”先能夠把基礎知識掌握好,如:把書中的幾個公式記住,把幾個概念背熟,把一些計算過程搞清楚,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我也發現了——這些“學困生”對於一些需要動腦分析的題目就變得束手無策。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這一點想法確實新穎,我們以前做的方法也確實值得思考:把學習僅僅局限於必修的基礎這種做法是否會使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看來我們數學教學同樣值得考慮——如何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不斷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來我們到了不妨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用“閱讀、閱讀、再閱讀”的方式來補補差的時候了。它可能難收立竿見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後,你說不定就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啦!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讓自己的思想與靈性飛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5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有句名言佳句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不僅給我排解煩惱,為我指點迷津,還給我教育教學的好方法,受益頗豐。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建議,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歷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一、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他告誡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

二、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怎樣從“三人”中學習他們的經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條建議里為新教師提出了幾點經驗,怎么確定該向哪位老教師學習?蘇氏的方法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學生的練習本”。原來學習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幸好平時我改作業還算認真,但以後還得得加倍認真了。明確了學習對象後,就要走進他們的課堂去聽課。因為一個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有關。從課堂上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學生的表現思考教師是如何引導的,再和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對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決於哪些因素。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別人的經驗,不能把名師的經驗當作“放之四海”的標準,我們要學的應該是優秀教師的教育理念。這樣你就不會為自己明明按照名師課堂實錄上課卻達不到人家的課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學習別人的經驗的同時,

我們就會越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種認識必將推動我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時,你也許就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實不光是老教師的經驗值得學習,年輕教師一樣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習的.

三、怎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 ——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同時他還提出:“直觀性作為一條教學原則來說,具有廣泛的含義。但如果把直觀教具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這不僅僅對教學,特別是對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栓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穩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四、讀了這本書,讓我對學習困難兒童有了新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在第6條建議中有這樣一段話:對於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我對這段話的記憶非常深刻,在我們的身邊不乏“學習困難”的學生存在,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明顯比普通學生差。我總認為對這些“學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們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認為這些學生連教材上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讀其他的書籍,就是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會浪費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這一點想法確實新穎,

我們以前做的方法也確實值得思考:把學習僅僅局限於必修的基礎這種做法是否會使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看來我們數學教學同樣值得考慮——如何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不斷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來我們到了不妨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用“閱讀、閱讀、再閱讀”的方式來補補差的時候了。它可能難收立竿見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後,你說不定就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啦!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讓自己的思想與靈性飛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

相關推薦: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500字
2024年高一年級教師節讀後感: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高中生教師節讀後感範文2000字: 《給教師的建議》
高一教師節讀後感範文: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700字
高二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學無止境,教海無涯
高中生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活到老,學到老
2024年高一年級教師節讀後感: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2024年高二教師節優秀讀後感: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800字
九年級教師節讀後感範文: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初三九年級教師節讀後感: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