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傳讀後感2019

每當聽到“周恩來”這三個字的時候,心中總是湧起一股說不盡道不清的感覺。周恩來這名字,陪伴我們走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歷程。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仍舊有多少人在懷念他,仍舊有多少人為他的精神所找動!人氣旺盛的“周恩來青年研習會”網站的存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雖然是在國小里學習《萬里長街送總理》時,周恩來那高大偉岸的形象說已深烙於心,但對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統的認識,卻是在一口氣認真讀完厚厚的四本《周恩來傳》之後。 每一次提起周恩來,我們有的絕不僅僅是一種緬懷,而是一個永不褪色的人格話題,而是一座永遠閃耀光芒的精神豐碑! 周恩來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每一次想起周恩來,不知大家想到的是怎樣的場景?而我,不知何時起,每當想到他——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那爽朗的笑聲,不是他那幽默的話語,也不是他那青松一般駐立的身影和矯健行走的身影。浮現在腦海是的是一幅畫。畫是,總理獨坐在一間黑暗的房中,窗外、室內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黑夜,看不到一點光亮,只有總理桌前的檯燈,散發淡淡的幽光,映出他俊逸的臉龐。總理剛剛批完最後一份檔案,放下了筆,疲憊地抬起頭,望向那黑暗籠罩下的窗外。瘦削的臉上滿含悲楚,緊皺的眉頭好像永遠也舒展不開,眼中不知不覺盈滿了淚水。

在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中,在多次關係到中國共產黨生死存亡的歷史轉折關頭,為挽救黨、為黨的事業的繼續與發展,周總理總是顧全大局,沉著堅定,中流砥柱,起了極為重要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總理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犧牲精神,面對極端複雜的特殊環境,忍辱負重,極力保護黨的忠誠老革命前輩,盡力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苦撐危局。 也是在如此複雜的特殊環境,總理不得不說出那些違心的話,寫下那些違心的字時,擁有在愛的周總理心裡是怎樣的心情啊!只要是一個有良知的且真誠的人也會對自己說錯的話,做錯的事耿耿於懷,總要與人說清楚才可釋懷,就像魯迅先生念念不忘的那一隻風箏。

更何況是周總理這樣一個大智大仁的人!那應該是顆滴血的心吧!他又能找誰釋懷?? 然而,也是在這極端複雜的特殊環境,在這如此而已委屈無助的時候,周總理仍舊無一句怨言,仍舊默默努力。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需求中美、中日關係正常化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貢獻。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後,仍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盡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是這么一個人,我們有理由不熱愛他嗎?就是這么一個人,我們有理由忘卻他嗎?不,我們毫無理由,我們絕對不能! 記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恩來的文集中看到編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為一名科學研究者,都應該對任何研究對象客觀地看待,不應有任何個人感情色彩,這是一名合格的科學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條件。但當我們研究周恩來時,卻無法堅守這一條。我們無法在研究他時,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所影響。這一點使我們的研究文集帶進一許多個人的感情,也許已偏離了客觀前提。但也正因為如此,也使我們的目的更明確,更堅定。

這樣的話語,比那些直接讚美的話語更有力十倍、百倍。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帶給我們的東西——“周恩來精神”!他品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他的品德、人格、風範、情懷旱已成為中華民族一座豐厚的精神寶庫。 在這個日益喧囂的社會,在這個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輕的我們有著太多無法解釋的困惑和無法擺脫的迷惘。我們需要這種精神,這種能夠給我們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不相信靈魂的存在,但我們堅信,總理一直以慈父般寬容的心關愛關我們,總理在等待我們年輕一代走出浮躁與迷惘,以一個後輩學人的身份,懷著一顆不染世俗風氣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 我們永遠需要這種愛,我們的民族永遠需要這種精神——周恩來總理,集中華民族廣博的智慧於一身,揚炎黃子孫完美的魅力於中外。周恩來如一本厚厚的書,讀懂他,將使我們看到自己心靈深處的卑微,直面複雜的人生;周恩來如一盞高懸的明燈,光芒穿越時空,照耀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