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讀後感2000字

其實看過余華的《活著》已好久,寫一些讀後感也是必須的,不僅自己的心放不下那遭遇悲慘的富貴,就是行動上也受到一些削磨。畢竟活著是一種幸福,誰都不想在思考為什麼而活的時候攙上死去。於是總覺得沒能很好的整理清自己的思緒,至到今天,也只是試著寫寫自己的感想。

余華認為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除此以外不為任何別的。

那我們先看看“活著”。活著的概念和死去相對,起碼有兩個意思。一是活著的人類,與人類的產生有關。也只有大自然中出現了人類,人為什麼活著這一問題才成為問題。既然這一問題是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產生的,所以它的出現具有必然性。可以想像在漫漫人類史中一代一代的人不止千次萬次地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現在的思考並不是第一個,也終將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們應該為能成為人而不是其他動物並且思考這一問題而感到莫大的榮幸。

二是活著的人,與人的出生有關。當一個新的嬰兒降生之後,決定人類要連綿不斷的發展壯大,這一問題也要周而復始的循環於人們的腦際。在嬰兒先前的大約二三年以內,即它自己認識不到不需要什麼的時候,他是為了滿足自己而向他人及社會索取的。這種索取只為滿足自身的形體和意識,帶有純粹的動物自然性,而恰恰是這種懵懂的自然性在我認為是純粹的為了活著而活著,真正意義上的為了活著而活著。這種懵懂的自然性在後來慢慢地發展為我們生命延續最基本的東西——習慣,如吃飯喝水,如勞動和睡覺。

當人的自我意識覺醒,即會執意地說不需要一些東西的時候,他在幾乎大部分時間是不在為活著而活著的,這時的“活著”是一種自然存在狀態,寂靜而不張揚,燦爛而不驕躁,像透明的水,縹緲的氣,像太陽東升西落,似流水奔向大海。而除了“活著”這一主題外的其他一切成為人活著的主要目的。他們占據著人的主要思維,活躍在人的意識的最前面。這樣的主題有:

快樂是人生中最偉大的事!

——高爾基

快樂是個好東西,人們不願積極主動地去承受痛苦就釀就了快樂的價值。童年的時光是美好的,充滿著快樂的音符。這種快樂的人生經歷使我們中間太多的人在長大成人以後留戀萬分。面對成年後的斑駁複雜的社會現實,無奈更加深了我們對童年快樂的回憶和獵取童年快樂的感受。簡簡單單就是福,快樂就好。不管是青年期的美好的婚姻還是風燭殘年時的瘦骨,快樂是最想得到的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的。

幸福永遠存在於人類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於和諧於穩定之中。

――魯迅

幸福得的蜜罐掛在小老百姓的心坎上。他們只想安逸地守護者它,任何外來的勢力都不能輕視動搖踐踏和毀壞它。如果真有那樣的勢力,要么革命,要么最終還是革命。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曹雪芹

一味為求功名利祿而去執掌權柄的達官顯貴王侯將相,最終不是刻在恥辱柱上的秦檜這一類人,就是秦始皇這類人,亦或是和珅那樣的金色蛀蟲。追求者的這種欲望越強大,最終變成以上人物的翻版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令人髮指到遇山山崩見海海枯的狗熊也只會像萬世敬仰的聖人賢君一樣稀少,少得可憐。幾乎大部分求利追名的人都只是揣著這個意思,只是辦得多一些的人流芳百世,辦得一般多的人默默無聞罷了。

孝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生的偶然與孝的必須組成人類延續的永動機,互相補充的過程中注釋天平上的平衡。報答父母,進自己的孝心,本就無可厚非。可以說,不為孝者妄為人。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

愛的荼毒無聲無息的裹緊了男人和女人,他們為了它吼斷過生死的界限,化蝶雙雙,搗亂過倫理綱常,愛江山更愛美人,有下輩子再相會的,也有長城邊的悲壯。當愛情包圍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反抗,有的是為了愛情好好地走向死亡。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寧死)。

美國的亨利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於殖民地維吉尼亞議會演講中的最後一句。殖民者的皮鞭在自由面前耀武揚威,為了實現自由的人們挑起一次次歷史轉折的重擔,縱使皮開肉綻,血流成河也阻擋不了他們的決心。進步,和平,鴿子……

以上主題是活著的人追求的較重要的幾個重要主題,除此之外還有義、民主、道德、真善美、信仰以及吃、穿好衣服、住樓房、買汽車等。

這些主題不一定所有人全都經歷一遍,也不一定有人就經歷這些。但總的來說,這些重要主題基本上是做為人所必為其目的的,只是程度上不同,比如有的人為孝多些,有的人為愛多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為什麼而活的形式是多樣的,目的是浩繁的,動機是複雜的,表現是膠結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把人生變得奇幻美妙,眾多的人們陶醉其中,可這時的人們還有一種活的理由,一個很無奈的理由——活著。

這時的“活著”是人在面臨死亡時產生的,它和死亡相互聯繫,不可分割,它不具有純粹性,具有的是迫生性。它不同於前面的活著。這時的活著的唯一目的——活著——與死亡是後先關係,即當人在面臨可能導致自己和他物死亡,或者一定會導致自己和他物死亡但還沒有發生時就產生的唯一目的。

余華的《活著》很明顯就是例證。作者先入為主地把富貴至於在現實社會中幾乎一定會導致人死亡的悲哀面前,讓富貴的父母妻女兒子都痛苦悲慘委屈地離他而去。面臨著這些巨大悲痛的富貴實際上是在活著的時候步步緊跟死亡,而富貴最終沒有死的結果,只能說是作者的一廂情願,這時也更接近作者的內心,而不是小說中富貴的內心。余華把自己超脫生死離別的淡然強加於稍有現實具象化的人物富貴身上,實際上使該人物顯得力不從心,有點承擔不起作者賦予的使命。因此,富貴與為活著而活著是有很長的距離的。但話又說回來,作者正是認識到在面臨重重可能導致死亡的打擊之後還活著的人在現實中幾乎沒有(只有真正的偉大英雄),所以他要在作品中創造一個。然後告訴我們,像富貴那樣平凡的人經歷了那樣曲折坎坷的悲痛之路後都能揮鞭與黃牛,輕然向餘霞,我們這些比他境況好的人更應該好好活著。由此可見,作者用心太良苦了。

余華的“活著”只是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的一個答案,除了為活著而活著,人類也會為活著以外的其他一切而活著。而只是當你意識到死的危險時,《活著》才最好。

相關文章:
我最愛的一本書讀後感400字
一本書讀後感800字
2024年精選高二讀後感1000字: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高中生讀後感1000字:《一本書讀懂大唐史》有感
精選高二讀後感:是我思考的一本書
九年級暑假讀後感作文精選: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關於讀後感作文700字: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我喜愛的書刊作文700字:我喜愛的一本書
國中生讀誰動了我的乳酪有感: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讀後感作文700字:我最喜歡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