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共8篇)

篇一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 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XX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 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篇二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拚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 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鈎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係。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占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裡,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三國演義故事情節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2) | 返回目錄

第一回桃園三結義

東漢未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千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第一回曹操欺父

因曹操不喜歡學習,曹叔父不喜歡曹操,常常到其父面前告賬,一日,曹操看見叔父迎面走來,故意倒地,怪象百出,叔父見狀忙去找其父,說曹操云云,其父忙來看看,結果,什麼事沒有,父親問怎么回事,曹說:只因叔父不喜歡,故意告刁狀,從此以後,父親不再聽叔父說的了,曹操更加我行我素。

第二回張飛怒鞭督郵

因為劉備討黃巾有功,當上了縣尉,不久,督郵來了,很是瞧不起劉備,問起劉備的家世,劉備說是中山靖王之後,督郵說劉備冒充帝胄,侍從告訴劉備督郵發怒是一位沒有賄賂給他,劉備說自從上任以來沒有拿過百姓的東西,沒有錢給他,於是督郵真的發怒了,後來張飛喝了幾杯悶酒,騎著馬出來,看見幾個來人跪在縣衙口,問清楚了願意,張飛很是生氣,就衝進去把督郵抓了出來綁在縣衙門口一個柱子上,扯下柳條來打,打斷了好幾根。

第四回曹操獻刀

董卓專權,朝廷重臣議論如何除掉他。曹操借王允寶刀,說要假意獻給董卓希望乘機刺殺董他,王允給了他刀。曹操藏刀來到董府,等到一旁伺候的呂布走後,與說些閒話,乘董卓不耐煩倒向床上時拔刀企圖行刺,被董卓從鏡子中發現。曹操忙撒謊說是來獻刀的,然後把刀呈給董卓,自己急急忙忙逃跑了。董卓醒悟曹操來意,急忙命人捉拿曹操。

第五回曹操誤殺呂伯奢

曹操刺殺董卓事敗逃跑,途中經過他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住處,呂伯奢留曹操住一晚,當夜,呂伯奢出去買酒,吩咐家人殺豬來款待曹操。曹操半夜聽到磨刀聲,並聽到呂家人說“先綁了再殺”.曹操生疑,以為呂伯奢要加害於他。於是持刀衝出,將呂全家殺光!後看到廚房裡綁著一頭豬準備宰殺,才知道誤殺好人。曹操離開呂家,途中碰見呂伯奢買酒回來,呂伯奢說已經吩咐家人殺豬設酒來款待曹操,為何這么快就要走了。沒想到曹操竟然舉刀將呂伯奢殺掉。同行的陳宮怪他非常沒有義氣。曹操說,寧可我辜負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辜負我。陳宮愕然。於是陳宮就去投靠了張繡。

第五回關羽溫酒斬華雄

三國時期,董卓專政曹操聯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人,討伐董卓,董卓派華雄強去應戰,袁紹等人的手下都被打敗了,這是關雲長提刀請戰,曹操說喝碗酒再去,雲長說回來再喝,翼德為他擊鼓,把華雄的人頭提回來時酒剛剛溫。

第十七回曹操割發代首

莊稼大收之際,有戰士不懂愛護,隨意踩踏。為保護莊稼,曹操下令戰士不許踐踏莊稼,違者斬。此後情況好轉,莊稼很好。一次,曹操在經過麥地時因戰馬受到驚嚇跑進麥田踩壞了麥子。曹操要執行軍令,割首謝罪,但因眾將勸說且顧慮到大局,決定割發代首。

第二十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話說曹操約劉備喝酒,當時是冬天,酒正在煮著,曹說天下可以稱上英雄的只是4人,袁紹,孫權,他自己,還有劉備,當時劉備聽了這個話,嚇得杯子都掉到地上去了,其實曹操這么說就是為了要試探劉備是不是真的有野心。

第二十五-二十六回關羽千里走單騎

建安五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禮遇甚厚,拜為偏將軍,封為漢壽亭侯,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降漢不降曹”;為報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馬千萬眾之中,殺顏良,誅文丑,解曹軍白馬之圍;曹操更加喜愛關公,派關羽同鄉張遼勸說,關羽說;“我知道曹公對我很好,但我受劉備厚恩,立誓生死與共,絕不能背叛於他。”曹操聽罷也無可奈何。以後關羽打聽到劉備下落,拜書告辭曹操,“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找到劉備。

第二七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占據的古城外殺蔡陽,“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第三十回官渡之戰

中國東漢建安五年,曹操統軍在官渡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訊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第三十六-三十七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這時劉表已亡,他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率軍民二十多萬人南撤。在曹軍追及到當陽長坂坡時,劉備寡不敵眾,大敗而逃。徐庶的母親也不幸被曹軍擄獲,並被曹操派人偽造其母書信召其去許都,徐庶得知此訊,痛不欲生,含淚向劉備辭行。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儘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

第三十八-三十九回三顧茅廬

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一天,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台階下等候。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

第三十九回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第四十回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第四十一回劉備攜民渡江

當曹操的大軍南征荊州,劉備被迫向襄陽撤退,新野、樊城的百姓雖死都願意跟隨劉備。於是,劉備不顧眾將反對,堅持認為“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他沿途收留難民,扶老攜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攜民渡江的悲壯一幕。

第四十一-四十二回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國時期,當陽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擔當保護劉備家小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拚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摔阿斗的故事。

第四十二回張飛大鬧長坂坡

長坂坡之戰時,曹操大軍追殺而來,張飛挺矛立弓站於長坂坡上,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發抖。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夏候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於馬下,於是曹操連忙帶頭回馬退走。

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東漢末,曹操自知一下吞併孫劉很難。於是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孫權手下除魯肅外都主張降曹自保。魯肅特請諸葛亮當說客。諸葛亮至吳,一番話說得謀士張昭啞口無言。之後,東吳謀士都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第四十四回蔣乾中計

曹操欲打探東吳實力,派與周喻有舊的蔣乾前往。不想周喻早看出蔣乾的目的,誘與之共寢,將假書信放於案上。蔣看周熟睡,故查看書信,發現周與曹營的毛介蔡瑁有書信來往,周又設計讓蔣“無意”聽見與毛蔡請人互通情報,故蔣乾中計,報之與曹,曹一怒將毛蔡二人殺害。

第四十六回黃蓋苦肉計

公元2XX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向一舉擊敗東吳國。在赤壁,與周瑜的三萬駿馬隔江相望。曹軍多數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戰,然都站不穩,一交鋒,曹兵就大敗。曹操又下令用鐵鏈將戰船連線起來。黃蓋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計。第二天,黃蓋家莊不服從軍令,與周瑜頂撞起來,周瑜大怒,將黃蓋痛打了一頓黃蓋一氣之下寫了一封投降書給曹操,

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嫉妒。有一天,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第四十八回龐統獻連環計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當時,周瑜安排好火攻的各項事宜,帶眾將視察江邊,見江上風吹戰旗,觸動心事,便吐血倒地,一病不起。諸葛亮聞訊前去探望,並寫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十六個,指出周瑜心病來源。後來,諸葛亮還設壇祭風,助周瑜完成火攻。

第五十回華容道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從華容道敗逃。諸葛亮派關羽在這裡埋伏。曹操人困馬乏,損兵折將,不能再戰。關羽念在過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不顧立下要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他。

第五十一回諸葛亮一氣周瑜

赤壁大戰後,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

第五十四回二氣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五十六回三氣周瑜

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氣死了

第五十八回曹操割須棄袍

第六十六回關羽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以後諸葛亮三計氣死周瑜得了荊湘九郡其中荊洲是當時軍事要陣為兵家必爭之地劉備為完成三足鼎立之勢需奪取西川以立其業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吳國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始終不放棄奪回荊洲的想法因此設酒宴名為招待關羽實為鴻門之宴宴請關羽過江到東吳席間埋伏刀斧手欲殺之關羽久戰沙場熟讀兵書早知是計便有所準備故而只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提著寶刀輕駕小舟單刀赴會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以脫身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不僅應邀赴了宴會更挫動了吳國的銳氣打消了孫權收回荊洲的念頭同時也歌頌了關羽勇敢的精神和過人的才智

第七十二回楊修之死

身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殺,便親率大軍20萬為夏報仇,不想迭遭挫敗。這天,曹操看到廚房送來的雞湯,覺得目前的戰局很像啃雞肋骨,丟掉捨不得,要吃沒什麼肉。此時,大將夏侯敦來請示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而答:“雞肋!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聽到這一口令,隨即吩咐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敦驚問何故,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將要退兵。雞肋,是要吃無肉,丟掉可惜。現在的戰局也正是這樣。進不能勝,退恐人笑,不如早歸。我料定魏王來日必要班師,所以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時慌亂。”夏侯敦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也收拾起來。曹操知道後大怒,以“亂我軍心”論罪,將楊修處斬了。

第七十四回關羽水淹七軍

關羽進攻樊城,曹操命大將于禁為南征將軍,龐德為先鋒,統帥七路大軍,星夜去救樊城。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關羽、龐德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日交戰,二將齊出,並不答話,拍馬交鋒五十回合,龐德撥馬逃走,關羽緊追不捨。龐德取箭,關羽躲閃不及中箭,回營養傷。十日後,箭傷癒合。又聽關平說曹兵移到城北駐紮。關羽不知何意,騎馬登高觀望,看到北山谷內人馬很多,又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準備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處水口。龐德與眾將商議,山谷不易久留,準備明日將軍士移入高地。就在這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湧來。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

第七十五回關公刮骨療傷

關羽的左臂曾經被飛來的箭射穿,之後雖然痊癒,但每到陰雨天,骨頭依然酸疼。醫生說:“箭頭有毒,毒性已經進入骨頭,應該割破胳膊,把骨頭上的毒刮乾淨,這個病才能完全除去。”於是關羽伸出胳膊讓華佗用刀劈開。那時候關羽正與其他將領喝酒,胳膊上的血流得很多,盛血的盤子都滿了,可是關羽割肉喝酒,談笑很自然。

第七十六-七十七回關羽大意失荊州

關羽打敗曹仁,生擒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的曹操幾次想要遷都。這之後,他慢慢的驕傲起來,而關羽的得志是曹操和孫權都不願意看到的。曹操派人挑撥關羽與孫權的關係,而關羽又拒絕了孫權的聯姻邀請。於是雙方關係緊張起來。孫權派當時沒有名氣的陸遜接替呂蒙為都督,陸遜假裝低聲下氣討好關羽,關羽果然中計,把安排防備吳國的兵力大部分調去對付曹操。於是呂蒙趁關羽與曹軍作戰之時,假裝為商人白衣過江,奪取了關羽的根據地。關羽戰鬥失利,沒有了退路,只好敗走麥城,後來被呂蒙活捉斬首。

第八十一回張飛遇害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劉備白帝城託孤

第八十七-八十九回七擒七放孟獲

第九十五回空城計

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大軍盡去,時孔明身邊只剩五千兵馬駐守西城縣。一日,忽接探馬飛報,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蜂擁而來。這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駐城的五千兵馬也已分出一半運糧去了。眾官聽罷盡皆失色,唯孔明鎮定自若,當即下令將旌旗藏匿起來,城門四開,每門分派二十軍校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其餘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聲喊叫。一切準備就緒,孔明引二童攜琴登上高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卻說司馬懿引兵來到,運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樓,笑容可掬,旁若無人,大感不解,司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說便下令退兵。

第九十五-九十六回馬謖失街亭

司馬懿軍逼祁山,諸葛亮不知派誰去守,馬謖欣然願往,可諸葛亮怕他沒有作戰經驗,不讓他去,馬謖苦苦相求,諸葛亮撥給他2萬軍馬,任他調度,派王平為副將,馬謖想在高山上扎地,可王平卻認為在平地上,馬謖不聽,給了王平五千人馬,自領大軍往山上駐紮,司馬懿原以為街亭難攻,一聽馬謖在山上駐紮,大喜,便派人圍住此山,截斷水糧,山上士兵一衝下來,就用弓箭擋回士兵們不耐饑渴,打了一陣子都下山投降,馬謖慘敗,只有王平還堅持了一陣子

第一百零二回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諸葛亮快死了,他留下計策,軍隊先是扮成撤退,在途中留下幾路伏兵,司馬仲達來追擊時,就伏兵出擊,軍隊中推出一架車,上面坐著諸葛亮的雕像,司馬仲達以為諸葛亮沒死,自己上當了,趕快撤退。蜀軍追殺一陣,然後走的撤回漢中。這樣達到安全撤退的目的。

第一百一十五回智殺魏延

諸葛亮初見魏延之時,便料定魏延必反,於是安排馬岱在魏延身邊臥底,並於臨終之前給楊儀一個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時打開。後來魏延果真造反,楊儀按計行事,讓魏延大叫三聲:“誰敢殺我。”這時馬岱應聲而出,殺死魏延。

第一百一十九回樂不思蜀

蜀後主劉禪投降以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在放到蜀國的音樂時,蜀國的官員都掉眼淚了,只有劉禪還笑嘻嘻的,司馬昭問劉禪,想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快樂,不想。這就是樂不思蜀的由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3) | 返回目錄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么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台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台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後感XX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鈎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係。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占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裡,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4) | 返回目錄

【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漢皇室後代劉備見太守劉焉張榜招募義兵,決定匡扶社稷。劉備看榜時遇見張飛,飲酒間又與關羽相會,三人共論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桃園焚香祭拜天地,義結金蘭,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劉備為兄,關羽第二,張飛為弟。

【曹操詐叔】曹操小時候遊蕩無度,其叔父見此曾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狀。曹操受不了父親的責備,忽心生一計,看見叔父詐倒於地,作出中風情狀。叔父信以為真,告之曹嵩。但當曹嵩急視曹操時,竟發現曹操安然無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歡自己的謊話,日後但凡叔父言操之過,都不聽。

【曹操獻刀】董卓自任相國,專權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少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董卓不耐久坐,倒身轉向內臥於床上。曹操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鏡內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身相問。曹操急中生智說:“我得到一口寶刀,欲獻給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然後快馬加鞭,逃之夭夭。

【捉放曹】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

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

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溫酒斬華雄】董卓大將華雄連斬數將,各路諸侯大驚失色。關羽高聲請纓,發誓勝不了華雄願意受斬。曹操倒了杯熱酒給關羽。關羽說:“把酒放著,我去去就來”他提刀上馬,與華雄殺得如岳撼山崩。沒一會兒便砍下了華雄的腦袋,回到軍營時,那杯酒還溫著。

【三英戰呂布】董卓聽說華雄被殺便派呂布駐守虎牢關。袁紹派八路大軍前去攻打,卻被呂布連殺數將。情急之下,張飛衝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關羽見張飛不敵呂布前去助戰,廝殺三十回合,仍不敵。劉備見狀飛馬掣劍斜刺過來,三人輪流廝殺呂布,呂布難以招架,便朝劉備虛晃一戟,拍馬衝出包圍圈,逃回虎牢關。

【張飛怒鞭督郵】劉備平定黃巾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不久,督郵前來巡查。劉備因沒向督郵送錢而遭督郵陷害。訊息傳至張飛耳中,張飛氣得兩眼圓睜,咬碎鋼牙,衝進館驛揪住督郵的頭髮,扯到縣衙前,綁在馬樁上,用柳條使勁抽打,一連打斷十幾根柳條。幸好為劉備及時制止,而後三兄弟棄官投奔劉恢。

【三姓家奴】呂布本姓呂,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後他在赤兔馬和金銀珠寶的利誘下,殺害丁原改投董卓,先後父事丁原、董卓,因而張飛蔑稱他為“三姓家奴”.這體現出呂布性情輕狡反覆,唯利是圖,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連環計】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卻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王允與呂布聯合,誘使董卓離開長安,呂布殺死董卓。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的部將殺死。

【陶謙三讓徐州】曹操攻打徐州,劉備引兵相救,太守陶謙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讓與劉備,劉備推辭了。曹操退兵後,陶謙及其部屬再次表達推讓之意,劉備執意不肯。後陶謙病重,第三次讓徐州,劉備終是推託,陶謙以手指心而死。後徐州軍隊與百姓擁立劉備,劉備乃領徐州牧。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平定山東,應詔進入洛陽,聽從董昭建議,逼迫皇帝移駕許都,滿寵說服徐晃,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改投曹操。自此,曹操集大權於一身,

朝廷事務,先稟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小霸王名號由來】“小霸王”指的是孫策;孫策在與劉鰩作戰的過程中,不過三回合生擒部將於糜,在得知背後遭人暗算後,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

【呂布轅門射戟】袁術派紀靈攻打劉備,並送呂布糧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劉備。劉備寫信求助呂布,呂布請來紀靈、劉備二人,並設宴調解,呂布將自己的方天戟插在轅門外一百五十步處,並說如果呂布射中畫戟小枝,兩家罷兵;射不中,則兩家廝殺。結果轅門射戟應聲而中,避免了一場廝殺。

【曹操割發代首】曹操征張繡途中,恰逢稻麥成熟,為顯示愛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眾將士不準縱馬毀麥。沒想到禁令剛下,曹操的馬受驚跑入麥田,踏毀麥田。此時,曹操假意叫來行軍主簿,要求議罪。主簿犯難,謀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於尊”的說法為其開脫,曹操順水推舟,割發代首以示眾人。

【夏候惇撥矢啖睛】曹操統率大軍攻打呂布,夏侯惇為前鋒,迎戰呂布手下高順,順不敵,惇繞陣而追。曹性暗地裡拈弓搭箭射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用手拔箭,連眼珠也拔了出來。他大呼到:“父母精血,不可棄也!”惇拔箭啖睛後,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曹性不及防,死於馬下。兩軍無不駭然。

【呂布殞命白門樓】下邳失陷後,呂布被縛至白門樓。呂布懇請劉備在曹操面前說情,劉備點頭示意。呂布對曹操表示降服,曹操問劉備“何如”,劉備以呂布認丁建陽、董卓為義父而又殺之為例,勸曹操殺掉呂布。呂布大罵劉備“大耳兒”.曹操令將呂布縊死在白門樓,然後梟首。

【許田打圍】:曹操想稱帝,怕大臣不服,請天子田獵,以觀動靜,途中見一鹿,操用帝箭射之,群臣以為帝所射,向帝呼“萬歲”,曹操卻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一受之。關羽大怒,認為操欺君,被劉備所勸。

【曹操煮酒論英雄】曹操派人請劉備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問劉備當事英雄是誰,劉備說了幾個人,都被否定。劉備反問曹操,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驚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突然天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說是因為好怕打雷,才掉了

筷子。曹操認為劉備膽小如鼠,再也不疑劉備了。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失散,暫居曹營。曹操欲收服關羽,熱情款待,賜美女、金銀、官職。後來關羽掛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馬護送兩位嫂子千里投奔劉備。在五個關口受到阻攔,關羽斬殺六將最終完成使命。

【走馬薦諸葛】徐庶之母被曹操取許都,程昱仿徐母叫徐庶歸曹。徐庶接信後念母,與劉備別,劉備置酒餞行,泣留不肯相離,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匆匆離去。後因樹林隔斷視線,劉備命盡伐之,以免阻擋自己望徐庶之目。忽徐庶拍馬而回,薦諸葛亮後再別劉備。

【徐庶進曹營】謀士徐庶曾經輔佐劉備大勝曹操。後來,曹操捉得其母,並偽造徐母親筆信,將徐庶騙去許昌。徐母得徐庶為盡孝而離開劉備後,痛斥徐庶,並上吊身亡以絕徐庶盡孝之念。從此,身在曹宮的徐庶便踐行離別劉備的誓言,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

【三顧茅廬】徐庶走馬薦諸葛之後,劉備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恰巧諸葛亮不在家;不久,三個人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閒遊去了,劉備只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過了一段日子,三人再次拜訪諸葛亮,他正在睡覺,劉備一直站到他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劉備有志向並且求賢若渴,為其誠心打動,就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禰衡裸衣罵曹】曹操欲使人勸說劉表歸順,孔融薦禰衡。曹操見之,不加禮,禰相譏,又批斥其人才。曹操惱怒,命其為鼓吏以辱之。禰衡於宴上裸衣擊鼓,痛罵操。操不願負殺戮賢士之名,遂遣之。禰衡在眾人的勸說下奔赴荊州。至荊州禰又譏諷劉表,劉為免受害賢之名,遣其去見黃祖。禰衡後被黃祖殺死。

【許攸問糧】官渡之戰前夕,許攸為袁紹所逼而投奔曹操。曹知許來投,跣足出迎,還先拜於地。攸說明來由,並問曹軍軍糧多少。操先答可支一年後改口半年,攸拂袖出帳,操為挽留攸曰“三月耳”,攸笑操果為奸雄。操就附耳說只有此月糧。攸大聲道“糧已盡矣”,操愕然。而後,攸出謀取烏巢,使曹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

【官渡之戰】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的軍隊。謀士許攸遭疑投降曹操,並且提供了許多情報。曹操得知袁紹在烏巢囤積了大量糧草,立即親率精銳軍隊夜襲烏巢。袁紹只派少量騎兵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由於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上下恐慌,

官渡前線的大將亦投降曹操。

【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勢力強大的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計。大敗而歸。

【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未知是計,造飯安歇。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軍士飛報火起,曹仁還言是造飯不慎所致。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趙雲救得阿斗,但被困長坂橋。曹操大軍隨後追來,張飛巧設疑兵,叫隨從的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往來奔跑,衝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而不敢輕進。張飛橫矛立馬橋頭,面對橋西的曹軍,發出三聲巨雷般的斷喝,竟然將曹操的一員大將夏侯傑嚇得肝膽碎裂,墜馬而死,一時亂了曹軍陣腳。曹操幾十萬大軍被嚇退。

【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雲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雲利用這個機會衝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於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摔阿斗】曹操十萬大軍進攻荊州,劉備帶領幾千士兵和數萬百姓南逃,趙雲負責保護劉備家小。曹軍四下湧來,趙雲把劉備小兒子阿斗裹在懷中,出生入死,終於殺出重圍,回到劉備身邊。當趙雲把阿斗遞到劉備懷裡時,劉備卻把阿斗摔到地上,說為這儒子,差點損他一員大將。趙雲見此大為感動,一生盡忠蜀漢。

【蔣乾中計】蔣乾自稱周瑜同窗,前往江東說降。周瑜將計就計,設下群英會款待這位舊友,故意做出狂態,大談東吳兵強糧足的情況,讓蔣乾無法陳述勸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蔣乾入帳共寢,假裝醉酒,故意讓蔣乾看見並盜走偽造的蔡瑁、張允與東吳私通的書信;又故意兩次說夢話,並讓蔣乾偷聽到所謂江北密保,使其信以為真。蔣乾回到江北,將書信獻給曹操,曹操下令處斬深得水軍之妙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草船借箭】孫、劉聯合抗曹,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便以聯軍用箭為名,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卻立下軍令狀說三天可完成。諸葛亮利用大霧的掩護,以綁滿稻草人的船隻靠近曹營,擊鼓吶喊,騙得曹軍亂箭齊發,箭紛紛射在稻草人上,天明後清點,箭已超十萬支,周瑜之計未能得逞。

【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並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乾見操,獻“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

【華容道義釋曹操】三江水戰,曹操敗逃。在奔往烏林的路上,被呂蒙追殺;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陸遜伏擊;在往彝陵逃命時,又先後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衝殺,曹操被殺得膽戰心驚。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周瑜的美人計】魯肅討荊州,又被諸葛亮以圖得西川後即奉還為由哄騙回去。周瑜與

孫權設下美人計,準備把劉備騙到江東。孔明將計就計,派趙雲保駕,讓劉備前往南徐娶親。孫權繼母吳國太、喬國老反對周瑜美人計。趙雲用諸葛亮之計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吳國太於甘露寺見玄德,大中其意。國太接玄德、趙雲從館驛搬入府中。玄德與孫權妹成親。

【賠了夫人又折兵】魯肅幾番跟劉備討還荊州未果,周瑜於是就給魯肅傳授一計:劉備不久前喪妻,就讓孫權許諾將妹妹嫁給他,賺劉備來拘囚,要回荊州。但是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計謀,傳授了三個錦囊給趙雲。到了東吳,劉備依計而行,娶了孫夫人,並且在孫夫人的幫助下離開了東吳。周瑜率領大軍圍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

【諸葛亮三氣周瑜】赤壁大戰後第二年,周瑜去奪荊州,卻被諸葛亮搶先奪去,火氣攻心,箭傷破裂;瑜本想假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這一機會,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亮讓趙雲依錦囊行事,使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周瑜想用“假途滅虢”之計取荊州,被諸葛亮識破,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

【鳳雛理事】魯肅、孔明各作薦書勸龐統投奔劉備。統見了備未出示薦書。備因統貌陋且長揖不跪而不悅,便讓統任耒陽縣令。統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備大怒,讓張飛去訊問。張飛見統衣冠不整,扶醉而出,欲問罪。統便在不到半日間將百餘日所積公務盡皆剖斷,曲直分明,令人嘆服。張飛的力薦和魯孔的薦書讓統被重用。

【曹操割須棄袍】曹軍被馬超打敗,在亂軍之中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馬上脫下紅袍;又聽見西涼軍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驚慌地趕緊提起佩刀割斷自己的長鬍子:軍中有人將曹操割掉鬍鬚的事情告知馬超,馬超令人高聲大叫:“短鬍子的是曹操!”曹操聽見後。立即扯起旗角,包頸而逃。

【曹操抹書間韓遂】曹操採用賈詡的離間計,約韓遂單獨陣前談話,只言京師舊事,馬超心甚疑。曹操又派人送去一封有塗改的書信,馬超以為是韓遂有意塗改。韓遂為表真心和馬超約定,他賺曹操陣前說話,馬超趁機刺殺,失敗後,馬超大怒,砍斷韓遂一隻手臂,二人反目,韓遂投降。

【張松獻圖】張松想說服曹操攻打漢中張魯,解益州之圍。準備把西川地圖秘密獻給曹操,不料曹操欺負張松相貌猥瑣,不予禮遇。張松失望之餘把地圖獻給了劉備,然後又與法正、孟達密謀除掉劉璋。後來劉璋發現張松出賣他。將他殺了。

【單刀赴會】東吳屢次討要荊州未果。遂採用魯肅之計,設下鴻門宴,埋伏好刀斧手邀關羽來吳國赴宴。關羽輕駕小舟、單刀赴會,只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因此安全脫身。

【雞肋事件】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決定用“雞肋”作夜間口號。楊修,見以“雞肋”作口號,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因為雞肋雖然少肉,但是棄之可惜,跟當時進不能勝,退恐人笑情形相似,他猜度曹操快退兵,因長久屯兵在外不是辦法,現在不走,只是一時為了面子,始終也會走的。結果楊修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被殺。

【龐統之死】劉備在軍師龐統輔佐下,奪取涪城,斬了冷苞之後,與龐統分兵進取雒城;出發前,龐統馬失前蹄,劉備讓他換乘自己所騎白馬;龐統走小路,行至一地勢逼窄之處,

聽說此地名叫「落鳳坡」,大驚,急令退軍,卻被埋伏於此的張任軍認作劉備,亂箭射死。

【漢中爭奪戰】曹操奪取漢中,令曹洪、夏侯淵鎮守。張飛打敗張邰奪取瓦口隘,黃忠奪取天盪山,並聽從法正的計策在定軍山半山以逸待勞斬殺夏侯淵。從許都趕來的曹操戰局不利,發布雞肋軍令,藉故斬殺楊修,不久退兵。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

【得隴望蜀】曹操平定漢中地,漢中太守張魯投降,士氣大振。主簿司馬懿和劉曄皆建議宜當乘勢起兵攻打西川的劉備,以絕後患;以為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曹操卻認為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並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遂按兵不動。

【張飛智奪巴郡】張飛領軍往漢川,巴郡太守嚴顏堅守不出,張飛幾番進攻,又被亂箭射回,張飛於是教馬軍下馬、步軍皆坐地,引嚴顏出戰,無效後又改教軍士於城下叫罵,仍無效,張飛又令軍士四散砍柴草尋覓路徑,而後讓假張飛迷惑嚴顏,自引軍伏擊,生擒嚴顏,占領巴城。

【張飛義釋嚴顏】孔明令張飛領兵討巴郡,太守嚴顏堅守不出,欲等張糧儘自退。張見狀,下令二更吃飯,三更拔寨,欲假意繞過巴郡。嚴得報,領兵伏於小路欲堵殺張。不料張令一兵士扮己押糧草先過,其從後殺來戰十餘回生擒嚴。嚴視死如歸,張見嚴面不改色,甚敬之,親解其縛,請其上坐,低頭便拜。嚴感張恩義,乃降。

【左慈擲杯戲曹操】奇人左慈在四川峨眉山學得奇門遁甲之術。曹操見之,左慈欲讓劉備稱王,勸曹操退出爭鬥,和他一起去山中修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術,戲弄曹操。曹操殺之,雖死又生,幻化出無數“左慈”,奔上演武廳提頭來打曹操。眾將奔逃,曹操驚嚇成疾。

【水淹七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關羽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關羽急命部下準備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處水口,趁夜晚風浪大作之際,放水淹沒曹軍,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龐德率將士登上小土山躲避,關羽帶大軍衝殺而來,于禁投降,龐德後被生擒。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進位漢中王,曹操採納司馬懿之計,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關羽拒絕和孫權聯姻,激怒孫權,孫權令呂蒙奪回荊州。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範。呂蒙依陸遜計而行,假裝病退。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去攻打樊城,防守空虛。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江邊守軍,占領烽火台,順利渡江,趁關羽輕敵,毫無防備,沒傷一兵一卒就占領了荊州。同時關羽在前線被徐晃包圍,敗退到麥城。呂蒙又把麥城緊緊圍住,關羽突圍不成功,被俘不降,孫權殺之,後嫁禍於曹操。

【刮骨療毒】關羽率軍攻打樊城,臂中毒箭,不能運動。名醫華佗提出需用尖刀割開皮肉,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方可治癒。關羽一面與馬良弈棋,一面請華佗動手。華佗命人捧盆接血,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左右掩面失色,關羽卻飲酒食肉,談笑弈棋,神色自若。術後,關羽大笑而起。華佗稱讚說:“君侯真天神也!”

【華佗之死】曹操為建殿砍伐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噩夢驚醒後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不見效。華歆薦華佗,操立馬差人將華佗請來。華佗認為操病根在腦,需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去病根。操疑華佗藉機殺他為關羽報仇,於是將華佗收監拷問,使其屈死獄中。

【張飛之死】在閬中的張飛為兄報仇心切,下令軍中在三日內置辦白旗白甲,掛孝討伐東吳。第二天,兩位部將范疆、張達說一時難以置辦齊白旗白甲,希望能寬限幾天。張飛一聽大怒,將二人綁在樹上,使性鞭撻五十鞭。二人心懷怨恨,當夜趁張飛喝醉之機,入帳殺張飛,割了首級,逃往東吳。

【火燒連營】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入夏以後天氣炎熱,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

【彝陵之戰】劉備為替關羽復仇,親率大軍討伐東吳。孫權起用青年將領陸遜,赴猇亭前線指揮作戰。陸遜力排眾議,決定堅守,避免交戰。由於天氣燥熱,蜀軍將士疲憊不堪,戒備鬆懈。陸遜及時抓住戰機,下令採用火攻,燒盡蜀軍40多座軍營,火燒蜀軍七百里,蜀軍全線崩潰。劉備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發病而死。

【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帝後伐吳,在彝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退守到白帝城。從此劉備一病不起。臨終時將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哭著答應了:“臣怎么敢不竭盡全力,輔助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後來儘管劉禪很不成器,但諸葛亮還是盡力輔佐,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七擒孟獲】為重興漢室,諸葛亮點兵南征,與南蠻首領孟獲鬥智鬥勇,先後七次擒住孟獲。前六次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獲,蜀營大將都不理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諸葛亮智破烏戈國藤甲兵,七擒孟獲,終於使其心悅誠服,南中於是安定。

【諸葛亮智取三城】諸葛亮先讓人在南安城下點火,說要燒城。然後派人喬裝魏兵到安定城求救,說以放火為號,安定太守崔諒中計帶兵離城,蜀軍隨後取了安定。崔諒兵敗詐降,說願意說服南安太守,諸葛亮識破其計,將計就計,遂取了南安。

【收服姜維的離間計】孔明十分賞識姜維的將才,就巧用反間計,先佯攻冀城。姜維因母親住在冀城,急忙回去守城。諸葛亮派人扮作姜維的模樣,假裝投降,讓其他魏軍認為他已叛國。姜維因受馬遵所攻,無路可走而降蜀,得天水。

【孔明罵死王朗】葛亮出祁山,兵臨渭水,軍師王朗欲說降諸葛亮,孔明針對王朗所說指出在奸臣當道,國亂歲凶的情況下,理應安漢興劉。抓住王朗所行指出他理應匡君輔國,痛罵他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諷刺王朗為諂諛之臣,蒼髯老賊,只配潛身縮首,苟圖衣食,不配在行伍前談“天數”.最終王朗被罵死玉陣前。

【失街亭】為阻司馬懿大軍出關,諸葛亮擬派人把守街亭,馬謖請戰並立下軍令狀。亮命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率兵鎮守街亭。馬謖違背諸葛亮叮囑,拒絕王平勸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後被司馬懿斷了水道,軍心大亂。司馬懿乘機放火燒山,馬謖敗逃。王平力量單薄,救援不成,街亭被魏軍占領,馬謖被孔明斬首。

【智取陳倉】孫權稱帝,聯合蜀國伐魏,孔明再出祁山。郝昭病危,孔明明里吩咐魏延、姜維三日內領兵攻取陳倉。私下密計關興、張苞暗出漢中,自己藏於軍中,星夜倍道徑至陳倉城下,讓內應在城中各門放火,發喊相助,令魏兵驚疑不定,兵無主將,城中大亂,蜀兵一擁入城。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司馬懿的“反間計”】司馬懿和諸葛亮比斗陣法,結果魏軍大敗。苟安因好酒而誤了送糧的期限,被諸葛亮責罰,接著投奔了司馬懿。司馬懿派他到成都散布謠言,說孔明有怨上之意,欲稱帝。昏庸的劉禪信以為真,下詔召回諸葛亮,諸葛亮迫於無奈,只得回成都,錯失了北伐的大好時機。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派人侮辱,司馬懿不為所動。不久諸葛亮病危,禳星不成,遂將生平所學傳授給姜維,並做好身後的軍事安排。尚書李福趕到,諸葛亮推薦蔣琬、費禕相繼為丞相繼承人後死去。時年五十四歲。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

【司馬懿忍辱受衣】司馬懿上方谷大敗,失去渭南營寨,堅守不出。屯兵於五丈原的孔明,屢次令人搦戰,司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婦人的喪冠——巾帽,外加婦人素縞衣服,寫了一封書信,用盒子裝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馬懿甘願守巢窟畏刀避箭,與婦人沒有什麼區別。司馬懿看完書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沒有將婦人素服“早與批回”,而是“吾且受之”,並重賞了來使。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自知陽壽之盡的諸葛亮,交代楊儀在其死後秘不發喪,並後寨先行,緩緩撤退。若司馬懿來追,則回旗返鼓。將自己木像,安於車上,推出軍前以嚇退敵軍。後來,事情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司馬懿見木像以後,狂逃五十里,並幾次驚問“我有頭否?”

【智殺魏延】諸葛亮初見魏延之時,便料定魏延會反,於是安排馬岱在魏延身邊臥底,並於臨終之前,給了楊儀一個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時打開。後來魏延果真造反,楊儀按計行事,讓魏延大叫三聲“誰敢殺我”,這時馬岱應聲而出,殺死魏延。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為避免曹爽謀害,司馬懿韜光養晦,裝病臥床,但曹爽仍對司馬懿有所忌諱,派荊州刺史李勝前去打探訊息。看到李勝來到,司馬懿披頭散髮,坐在床上,假裝年老耳聾,聽不清是“荊州”還是“并州”.李勝見司馬懿如此老態不堪,放心離去,告訴曹爽。曹爽從此不再防備司馬懿。

【姜維辟禍】後主劉禪溺於酒色,不理朝政,又聽從黃皓的讒言命姜維班師。姜維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後,劉禪一連十日不上朝。姜維欲殺宦官黃皓,卻被劉禪攔住,反說他容不下一個宦官。姜維見劉禪信任宦官,怕劉禪加害於自己,從秘書郎郤正言,便要求領兵。

萬往陝西沓中屯田避禍,既可以種麥補充軍糧,又可以令魏軍不敢輕易入侵,劉禪從之。

【魏主政歸司馬氏】魏主曹睿臨終託孤,司馬懿、曹爽共扶年僅八歲的曹芳登位。曹爽聽信手下及門客,排擠司馬懿,獨攬大權。曹爽驕奢淫逸,目中無人,縱情聲色。司馬懿父子隱退居家,等待時機。曹爽的戒心漸漸鬆懈,司馬懿又裝病騙過曹爽,使他放心保魏主出城狩獵謁陵。司馬懿父子立即起用舊人,分別掌握軍政大權,用計剷除了曹爽全家及親信,全面把持了魏國的政權。

【樂不思蜀】劉禪投降後,被安排到洛陽居住,並被封為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請他喝酒,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司馬昭故意讓蜀地樂人跳蜀國舞,唱蜀國曲,同行的蜀國舊臣都痛哭落淚,只有劉禪嬉笑自若,認為“此間樂,不思蜀”。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5) | 返回目錄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數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稚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構想。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總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蔣乾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拚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我用了近一個星期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收益非淺啊!《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我很是喜歡。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為出色。使讀者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國演義》一書不愧為名著!值得一讀啊。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為魏延鳴不平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但讀來讀去,心中總有一個結不能打開:他為什麼老是要和魏延過不去呢?在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後,我還是覺得魏延應該算是三國里的一個悲劇人物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為他說上幾句,鳴鳴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見,也希望能一起來談談。

我個人認為,在三國里,魏延是一個深明大義、識時務的俊傑。想當年劉備攜民渡江投奔襄陽,劉琮拒不開門,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聲:“劉使君乃仁義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並砍死守門將士,要放劉備進城來。因文聘殺出阻攔,且劉備和諸葛亮並不領情,沒有進城,魏延只好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後關公戰長沙,與長沙守將老黃忠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兩人頓有惺惺相惜之意。韓玄欲以外通內連之罪處死黃忠。在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責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然後一刀砍下韓玄的人頭,投拜關羽。可見魏延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撓的。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臣,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還想當然地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所以要絕後患。這真是無稽之談!照此邏輯,所有的叛兵降將都應該推出斬首。最後還是劉備出來打圓場,救了魏延。但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卻影響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和黃忠一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地傷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魏延出了一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採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一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一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於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你以為中原就沒有比你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你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於征戰途中。此其二也。

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後事時,託付楊儀主持全局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後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劇性的命運結局,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諸葛亮卻始終對魏延抱有成見,而且還當著魏延的面說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的話。無論魏延怎樣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久而久之。魏延心裡總憋著一股火,諸葛亮對後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導火索,當諸葛亮死後就爆發出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6) | 返回目錄

文/馬樂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動盪不安的現象。

什麼“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著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像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後感

文/董澈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那時群雄紛爭、英傑輩出的戰亂年代。其中令我感觸深刻啟示巨大的要數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了。

三國時期,周瑜見諸葛亮平時料事如神,心裡很妒忌,就想方設法刁難他。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提到我們國要與曹軍水上交戰,但是緊缺弓箭,請先生十天之內趕造十萬隻,先生不要推卻。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可是諸葛亮卻好不推卻地答應。說不需要十天,給他三天就夠了。能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都簡直是天方夜譚荒謬之論了,更別說三天了。諸葛亮真是自吹自大。周瑜心想。

大家想,諸葛亮造箭,肯定不會用普普通通的造箭方法,他到底用了什麼方法呢?、

第二天,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多艘船,和許多青布幔子,草把子。並囑咐他不要讓周瑜知道我用這些材料,不然他的計畫就泡湯了。

前兩天,諸葛亮沒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正是曹軍出征的時候,那時大霧朦朧,霧就像一個白帳子籠罩在江邊,根本看不清有什麼東西。曹操用兩眼眺望,隱隱約約地看見了二十幾條船,和許許多多的士兵正搭船駛向自己的營地。他就派弓箭手往那些像士兵的草把子射箭。那一瞬間,萬箭齊發,弓箭像箭雨一般地打在草把子上。諸葛亮和魯肅坐在船倉里儘管飲酒取樂,等齊刷刷的箭雨一直下到了天亮。

早晨,一個個草把子上插滿了數百支箭。諸葛亮數了數,足足有十五六萬支。於是,諸葛亮派士兵把那十五六萬支箭搬到周瑜那兒。周瑜一看,長嘆:“先生神機妙算,我甘拜下風啊!”

讀了故事後,我深有感觸。諸葛亮真是足智多謀。如果想要用草船借箭,必須先算計好天氣、時間等事件。而諸葛亮把這些事件都計算得準確萬分,才導致了他的借箭成功。如果沒計算好的話,不知道曹軍什麼時間出征,不知道那是什麼天氣,借箭能成功嗎?這就說明諸葛亮謀略過人,諸葛亮的借箭計畫可以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來形容。一般人想達到這種境界都是很難的。諸葛亮的謀略、智慧真值得我學習。

周瑜其實也是以為挺聰明的統帥,他擔任著吳國的大都督,這可是一個很高檔的職位。他曾經用連環計把曹軍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這么聰明的統帥,就是嫉妒心太重,才導致老是比不過諸葛亮。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三氣周公瑾,那時周瑜連用了三次破蜀之計都失敗了,導致自己身體裡的毒素加深,最後氣絕身亡。那時的諸葛亮只是稍微地動動手指頭哇。就是因為周瑜度量小導致的。周瑜我真想送你一句話:“宰相的肚裡能撐船,做人一定要度量大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他的出場是溫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張飛,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坂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說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坂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說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說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說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盪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從這裡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說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么厲害。

三國演義每回梗概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7) | 返回目錄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劉備不甚讀書,性寬和,寡言事,喜怒不形於色;其父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為漢室宗親。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一敗黃巾於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曹操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說操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陽北部尉時,不辟豪貴,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卓見玄德為白身,不為禮,張飛欲斬之。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關張與朱[]孫堅打敗黃巾,朱[]詔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孫堅除別郡司馬上任,唯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後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署縣事一月,與民無犯,民皆感化;與關張情同手足。

督郵至縣索賄,張飛鞭督郵後三兄弟離去。

玄德助劉虞平黃巾,劉虞,公孫瓚奏備功,薦為別郡司馬,守平原縣令。

宮中何進與十常侍周鏇。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強迫蔡邕為侍中。

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

董卓攝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操因多疑而殺呂后奢全家。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視操卓為一路人。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操到陳留招天下士,立袁紹為盟主,討卓。公孫瓚薦玄德,關,張。呂布部將華雄連斬數將,關公出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歧視。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李[],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

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

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

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屍。

西涼刺史馬騰,并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

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

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北海孔融準備救陶謙,自己卻被黃巾管亥打敗包圍。

太史慈與劉關張殺敗黃巾。

玄德又借得公孫瓚兵二千並趙子龍一行往救陶謙,陶謙要讓徐州與劉備,劉備不受。

操因呂布助張邈奪取兗州而退兵。

陶謙二讓徐州與劉備,劉力求不肯,從陶謙而屯小沛。

曹操被呂布戰敗,典韋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曹操又被夏侯[忄+享]所救。

呂布用陳宮計,誘曹入濮陽城而大敗之。

操詐言被燒死,誘呂布入寨,大敗之。兩家因糧不濟而退兵。

陶謙病危,三讓徐州於劉備,備不受,陶謙指心而死,劉備於是暫領徐州。

操東略陳地,次及汝,穎。打敗黃巾何儀,黃邵。操使埋伏計俘計褚,褚降曹。

操復兗州,敗呂布,取定陶,盡得山東之地。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揚奉董承雙救駕

呂布投劉備,駐小沛。

太尉楊彪使反間計,李[],郭汜互相殘殺。

張濟與催,汜講和,兩人從之。

郭汜劫駕,董承等救駕。催,汜又商量殺帝分天下,李樂護駕守黃河。

帝駕至大陽,李樂專權,全不成體統。

楊奉董承要棄安邑同帝歸洛陽,李樂串通,汜劫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都

李樂追帝時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陽,滿目蒿草。

楊彪奏帝召山東曹操保駕。

[],汜又來劫駕,帝起駕欲去山江,適曹操至,保駕還洛陽。

[],汜不聽賈詡降曹之計,詡單馬走鄉里;[],汜與曹戰敗落荒而走。

董昭獻計曹操,移駕幸許都,操從之。

操護駕移許都,楊奉等領兵攔路,曹操謀士滿寵說動楊奉部將徐晃來降。楊奉敗走。

操移駕許都,封賞部下,大權獨攬。

操懼劉備,呂布,從荀[]“二虎竟食”計,使劉,呂相殺,不成。

荀[]又獻“驅虎吞狼”之計,便劉備攻袁術,劉備雖勝,卻被呂布襲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自虎

袁術使書與呂布讓攻劉備,許以金帛,劉畝走,呂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術,陳宮勸阻,令叫劉備還屯小沛,再攻袁術,布從之。

玄德回徐州,呂布從陳宮計,讓屯小沛,兩相和好,

孫策以亡父玉璽作質當向袁術借兵往江東開創基業,招兵買馬,戰劉繇,襲曲阿,得秣陵,江東之民呼策為“孫郎”.

孫策又破吳郡,在會稽,掃平江南。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流氵育水

呂布轅門射戟,使袁術部將紀靈不攻劉備。

張飛奪去呂布從山東買的好馬一百五十匹,呂布出兵討備,備欲送馬講和,呂布聽陳宮之計,不允,備衝出重圍往許都投曹操。

曹操不殺劉備,送給兵,糧,使領豫州牧,屯小沛。

張繡從賈懷計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張濟妻鄒氏而與反目。曹操敗師氵育水;于禁打敗張張銹。操賞封于禁,責夏侯忄享治兵不嚴之過。

操痛哭為保他而死的典韋,不痛子侄,感動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袁術稱帝。聽說呂布結好曹操,領軍征徐州。被呂布打敗,向孫策求救,被斥。

曹操稱讚劉備斬殺縱兵掠民的楊奉和韓暹,是為國除害。又到徐州安撫呂布。

曹操同劉備,呂布攻袁術。破壽春。

操回許都後又討張繡,於路麥熟,操因馬踐麥田而割發代首。

張繡敗於曹操,曹操攻南陽城。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候忄享撥矢啖睛

張繡從賈詡計打敗曹操。

曹操出奇兵戰勝張繡。

操因袁紹襲許都而回。

郭嘉稱操十勝而紹十敗,荀[],郭嘉獻計攻呂布,操從之,陳宮得劉備結連曹操書信,呂布罵操攻備。劉備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備,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撥箭啖睛,趕殺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玄德被呂布打敗,往許都投曹操。中途獵戶劉安殺妻供食。

曹操與陳登,陳[]父子為內應,敗呂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聽陳宮之計,聽其妻與貂嬋之言,不出戰。

布從郭嘉之計,決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獻赤免馬給操;魏續,宋獻綁呂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殺陳宮,縊死呂布。在關羽勸阻下,不殺濮陽戰敗時已之將張遼。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操班師回許都,徐州百姓請留劉備為牧。

操領玄德見帝,帝排世譜,玄德為帝叔,劉皇叔於此得名。

荀[]諫操圖備,操不從。程昱說操稱帝,操請天子田獵以觀動靜。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將校呼“萬歲”之禮。關羽欲斬曹,備阻之。

獻帝回宮謂伏後日:“先受董卓之殃,後遭[],汜之亂,再受曹之威懾”獻帝與伏後父伏完董承設計圖操。

董承與王子服,西涼太守馬騰等密立義狀,書名畫。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

董承邊絡劉備謀操。備恐操謀害,於後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

操青梅煮酒,請玄德於小亭暢飲,論天下英雄叭有劉備和他兩個。

袁術使人歸帝號於袁紹。劉備以截擊袁術為名脫離曹操。

操聽荀[]之計連合徐州刺史車胃欲殺劉備。陳登,陳[]又結連劉備殺了車胃。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兵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玄竿聽陳登之計,得鄭玄之書與紹。

劉備連袁紹;袁紹起助備代操。令陳琳起草討曹操。

操患頭風,陳琳起草的討操檄文使發其汗病癒,一面領兵殺備,一面領兵拒紹。

關公生擒王忠;張飛用計生擒劉岱,放其回報曹操言備不反。

劉備令雲長守下邳,自己和張飛守小沛。以為犄角之勢。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弄

操,紹皆欲招安張繡,繡從賈計而降操,操不記舊怨。

曹令禰正為鼓吏以辱之。禰正平裸體擂鼓罵操。操撤禰往說劉表歸降。

劉表不殺禰正,使見黃祖,黃祖斬禰衡。

董承病,和太醫吉平密謀,董承家奴向操告密,操監禁董承,王子服等。曹操搜出了帶詔並義狀,欲獻帝立新君。

吉平撞階而死。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操欲廢帝,程昱諫止。操將董承等七百餘人及董貴妃皆處死。

操從郭嘉計領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願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雲長武藝,欲計取之於下邳。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操從程昱計誘關公出下邳城廝殺,圍關公於土山。突圍不出。操使張遼前往說之。遼具說關公拚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關公亦有三約,操從其言。關公告廿,糜二夫人後降操。

操回許昌。關公秉燭達旦。操待關公甚厚,關公待二位嫂甚恭。

關公見帝,帝呼為:“美[]公。”

操贈關公錦戰袍,紗錦作囊護[],又送赤免馬。關公告訴張遼一定立功後離操。

備勸袁紹出兵攻許都,紹將顏良連斬操將二員。操從程昱計使關公斬顏良;致袁紹欲斬玄備。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備言天下同貌者多,紹不鐐備。河北將文丑要為顏良報仇。玄德隨往。操表奏朝廷,封關公為漢壽亭候。

操使計擊文丑,文丑射翻張遼馬,關公斬文丑於馬下。

孫乾見關公言玄德在袁紹處。關公為操除黃巾餘部,黃巾部不戰而敗,願讓汝南現關公,提醒關公勿忘故主。

關公掛印封金,護二位夫人出北門往尋劉備。

操將蔡陽欲阻關公。

第二十七回

美[]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操深敬關公不忘舊主。不讓蔡陽關公,自領十騎相送。贈雲長錦袍一領,黃金一稱。

黃巾餘部廖化降關公。

關公過東嶺關斬孔秀;過洛陽斬太守韓非。牙將孟坦;過池水關斬將卞喜。

在滎陽斬太守王植;經滑州界到黃河渡口,斬夏候忄享部將秦琪;渡過黃河到袁紹地方。孫乾報說玄德離紹往汝南投劉辟去了。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關公欲斗追已之夏候忄享。,曹操連差二使及張遼,令放關公。

關公於臥山得黃巾張寶部下關西大漢周倉。來到古城,張飛誤會關公降操,公斬操將蔡陽以釋。

公與孫乾到汝南見劉辟,言劉備又回袁紹處。關公與孫乾往河北,與劉備以結連劉表為脫離袁紹之計。關公中途收關平為子,玄德,關公,周倉在臥山與趙雲相見。

劉備領眾往汝南;袁紹欲追備,郭圖言大敵曹操,紹派陳震為使往結孫堅,抗拒曹操。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孫策在江東欲求大司馬之職,操不許,策欲代操。

因向操告密而被殺的吳郡太守許貢三家箭策面,又用刀砍之。

袁紹派使陳震結連東吳拒操。策喜。

孫策怒斬于吉之後而亡。以印綬孫權。

周瑜向孫權薦魯肅。魯肅要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並薦琅琊南陽人諸葛瑾。權從肅計拒紹從操。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怯烏巢孟德燒糧

袁紹將七十萬,敵操七萬兵。紹不聽田豐,沮授不宜速戰的交戰的意見。

第一次交鋒,操軍大敗。兩家在官渡對峙,各施攻術。

袁紹派性剛好酒的淳于瓊守烏巢屯糧之所;不聽許攸分軍擊許昌的建議,反疑責許攸,許攸棄紹曹操,獻計曹操領兵燒烏巢,操從之。

沮授急諫袁紹派重兵守烏巢,紹不聽。

操領張頜,高覽敗而投操。

操從許攸計,作速戰起兵,大破紹軍。獲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而盡燒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殺而厚葬之。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袁紹悔不聽田豐之言,致此敗;卻又忌殺田豐。

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河上,受到土人歡迎。操號令三軍勿要擾民。

操從程昱“十面埋伏”之計,誘袁紹至河上,背水死戰大敗袁軍於倉亭。

操因劉備犯許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劉備。

穰山一仗,備勝操敗;但接著操轉敗為勝。

劉備至漢江,從孫乾計歸荊州劉表,劉表迎劉備入荊州。

紹不聽謀士深溝高壘之計,往拒操兵。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袁紹三子袁尚在黎陽敗於張遼。袁紹吐血數半而死。袁譚袁尚互斗。譚欲假操之手攻尚。操從程昱計助譚伐尚。

操打敗尚,尚往中山而逃。操從攸計。決漳水淹冀。

操憐為袁紹起草討曹檄的陳琳之長命為從事。

操破冀。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曹丕納袁熙之妻甄氏為妻。操哭袁紹。盡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賦。自領冀州牧。

許攸傲激許褚被殺。而後褚見曹操,操責之,厚葬攸。又訪冀賢士,得崔琰。

袁譚被曹洪殺死。曹操得南皮,“安撫百姓”.王修哭袁譚,操稱其為“忠臣”.

幽軍馬降操。操荀攸詐降計破並。操又從郭嘉計,遠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遺書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操築銅雀台於漳河之上,領兵回許都,養精蓄銳,分兵屯田。

蔡瑁與其姊蔡夫人獻計劉表欲謀玄德。劉表讓玄德往新野駐紮。

劉備不同意劉表廢長立幼,蔡夫人和蔡瑁欲害劉備。劉備乘的盧馬出襄陽西門,躍過檀溪而逃。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水鏡先生向劉備舉薦伏龍,鳳雛。

劉表令劉琦到新野給劉備請罪,劉琦告之以繼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玄德得單福,為軍師。單福計破曹軍。

曹仁率兵殺奔新野。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單福識破曹仁“八門金鎖陣”,使趙雲衝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單福設計擊敗,樊城亦被關公所占,只好回許昌。告操單福為備出謀畫策。

玄德收寇封為義子,改名劉封,回新野。曹操召禁徐母,要其作書召子,徐母拒絕。程昱仿徐母筆跡,寫信騙徐庶至。

徐庶行前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往臥龍岡向諸葛亮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微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徐母見兒子來許都,罵後自縊。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教訓三軍,準備南證。

司馬微見劉備,比諸葛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玄德一請孔明不遇。崔州平認為欲使孔明出世,徒費心力。劉備雄心不為所動。

玄德欲二請孔明,張飛不悅。劉備於隆冬來至臥龍岡,遇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三弟諸葛均,孔明岳父黃承彥。諸葛均孔明不在。劉備留書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劉備不聽雲長,張飛勸阻,三請諸葛亮。

離草廬半里之外,下馬步行。亮晝寢未起,備拱立階下。張飛欲放火燒亮。雲長勸住。孔明翻身向里而臥,劉備不讓小童喚起,又立了一時辰,亮方起。玄德請亮助已,亮不去,備淚濕衣,亮乃從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討孫權之子入朝,權不給,操有下江南之意。

孫權母喪,囑以後事。黃祖部將甘寧投權,權從甘寧計,領十萬大軍破江夏。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甘寧射死黃祖,孫權棄江夏回江東。

劉表以荊州付劉備,劉備卻之。孔明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窺新野,夏候忄享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孔明教練新野民兵,打敗曹將夏候忄享。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孔明建議劉備趁劉表病危,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以拒操,備不為。

孔融勸阻曹操伐劉備,操殺孔融並其二子。

劉表死,蔡瑁與蔡夫人立劉琮為荊州主。劉琮投降曹操。

劉備不願誘殺劉琮以奪荊州,願走樊城避操兵。

操兵至,諸葛亮誘操兵入新野以火燒之,又用白河水淹之。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求主

操令徐庶為使召降玄德不得。

劉備棄樊城往襄陽,與民同行。劉琮不開城門,玄德準備先取江陵安家。從人勸他棄民先行,備不忍為。

操至襄陽,蔡瑁,張充被加之厚爵,殺蔡夫人及劉琮。

劉備被操軍衝散。趙雲單騎求阿斗。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江津口

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巨吼嚇死夏候傑,喝退曹操百萬兵。

關公,孔明,劉琦接應劉備投江夏。荊州軍民投降曹操。曹操點馬步水軍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水陸並進,沿江而來。

東吳孫權商議御操之策,魯肅請往江夏說備共搞曹操。諸葛亮同魯肅離江夏往柴桑郡。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東吳張昭等力主投降,魯肅不同意,權傾向於魯肅。

諸葛亮辯倒群儒。

東吳糧官黃蓋和魯肅引孔明見孫權。

諸葛亮用言語激孫權,孫權變色入後堂。亮怪孫權不門已破曹之策。肅又引出堂孔明入後堂敘話。

孔明向孫權說明操兵弱點孫權聯合可破敵曹操的道理。孫權信其言。

張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孫權不可中劉備之計,孫權猶豫不定。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從鄱陽湖回柴桑議事。

孔明以獻二喬可退操兵激周瑜,瑜決計抗操。

權聽瑜言,以劍賜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問破操之策,亮言權懼操兵多,未決絕;瑜入見權,權果懼操兵多,瑜為之開解。瑜於是嫉妒諸葛。

周瑜叫諸葛謹以兄弟之情說亮事吳。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說其事備。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乾中計

瑜欲殺亮,調亮領兵劫操屯糧之所聚鐵山。亮言瑜不能陸戰,瑜怒欲自往。亮點破劫糧必被擒,教魯肅諫周瑜以拒曹為重,不要相互謀害。

周瑜賺劉備來中軍賬,見雲長立於備側,瑜大驚,未敢加害。

瑜於三江口敗操兵。瑜欲除水軍都督蔡瑁,張允。

操幕賓蔣乾往說周瑜來降。

周瑜晚與乾同榻,乾偷觀蔡瑁,張允給瑜降書。蔣乾跑回操寨,操斬蔡,張。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亮在魯肅前揭穿周瑜使蔣乾中計之事,瑜欲斬亮,令亮十日內造箭真十萬枝。

諸葛亮於大霧之日草船借箭。

亮與瑜各寫破操策於手心,皆“火”。

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詐降東吳,瑜將計就計。

黃蓋夜見周瑜,願為詐降之人,獻苦肉計。瑜打黃蓋。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東吳參謀闞澤獻詐降書。

二蔡使人密告黃蓋受刑之事,操不疑澤,令還東吳。

操對甘寧,黃蓋之降持疑,蔣乾願往東吳探聽虛實。

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乾見操,獻連環計後回東吳。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龐統告徐庶以脫身之計。

操於大船之上置酒設樂,大會諸將,持槊作歌,刺死劉馥。

操試調遣。西北風起,大喜,程昱,荀攸提醒曹操防備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風不會有東風南風,不能為意。

周瑜見操軍中旗被風吹倒,旗角於瑜臉上拂過,想起一事,口吐鮮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亮為瑜醫病,願為借風,瑜派人於南屏山築七星壇。

孔明祭風,周瑜見風派丁奉,徐盛往殺孔明,趙雲已接之去。

周瑜調軍有方,亮亦調兵遣將。

黃蓋出發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詐防火,文聘往阻黃蓋而不得中旗被風吹倒南船俱下,火燒北船,操被張遼救下小船,黃蓋追之,被張遼射中肩窩,翻身落水。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韓當救被射落水的黃蓋回大寨醫治。

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操敗逃。

關雲長義釋曹操,亮欲斬之。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玄德為雲長告免。

周瑜與魯肅同往油江欲殺玄德。

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東吳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劉備再取。

周瑜派蔣欽,徐晃,丁奉往取南郡,敗於曹仁,牛金而回。周瑜親自出馬,得彝陵;曹仁,曹洪棄城而走,周瑜入城,落入陷坑左肋中箭,瑜回營詐死,曹仁等劫寨中計,大敗而走,瑜到南郡,趙子龍已占南郡。還說孔明令張飛已取荊州,令雲長已取襄陽,瑜聽後金瘡迸裂。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周瑜欲與玄德決戰,魯肅勸阻,往荊州討荊州九郡。

孫權取合肥不下,周瑜派程普助戰。

玄德命劉琦回襄陽養病,命關雲長守荊州,自領大軍南征零陵,武陵,桂陽,長沙。

趙雲計取桂陽,拒娶趙范寡嫂為妻。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張飛攻取武陵。

關雲長取長沙,不殺馬下黃忠。黃忠次日射關羽盔纓,報不殺之恩,魏延救黃忠,殺長沙太守韓玄降關公,劉備親往黃忠家探之,黃忠降備。

孫權與張遼戰,失利。太史慈請求出戰,被張遼打敗,中箭而亡。

劉琦病亡,雲長守襄陽,魯肅來討荊州。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魯肅討荊州,孔明許以得西川後歸還。

玄備甘夫人死,帶趙雲往東吳招親。

吳國太,喬國老反對周瑜美人計。吳國太於甘露寺見玄德,大中其意。

國太接玄德,趙雲從館驛搬入府中。

玄德與孫權妹成親。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孫權差人至柴桑郡報知周瑜玄德招親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計,欲軟禁劉備於吳中,然後以兵擊之。

玄德被聲色所迷,子龍拆諸葛第二個錦囊,對備言操攻荊州,劉備與孫夫人以到江邊祭祀為由,辭國太而去。

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孫權派陳武,潘璋趕來,均被孫夫人罵退。蔣欽,周泰又持吳侯劍至,已去多時。

玄備離柴桑到劉郎浦。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瑜取西川而不能,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瑜臨死前上書吳侯薦魯肅以代已。

孔明至柴桑弔喪周瑜。教龐統投劉備。

孫權不用龐統。魯肅薦之劉備。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操起兵三十萬,徑下江南。

權使魯肅取備,孔明叫備作書於馬騰之子馬超,令興兵入關,操不敢下江南。

馬岱回西涼告馬超以叔父馬騰等被曹操所殺之事,又接劉備書信,教其入關,便與西涼太守韓遂及馬岱,龐德等計奪長安,直抵潼關。

潼關一戰,曹操大敗,又脫紅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頸,幾乎喪命。

操?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馬超自告歷勇,攻葭萌關捉劉備。

孔明用計敗李嚴,李嚴說費觀降備,備得綿竹。

張飛與馬超連戰不分勝負。

孔明趕到葭萌關,連施計謀,先使魯罷兵,又使超降備。馬超願與弟岱取成都。

劉璋出降。備自領益州牧。

玄德聽趙雲勸阻,不把成都有名田宅賜諸官。

孔明治蜀法重,但對法正之橫不責,法正自斂。

雲長欲入川與馬超比試武藝,孔明以書安撫之。

第六十六回

關雲和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孫權命諸葛謹赴成都討荊州。孔明設計使謹奔波無獲而回,孫權請雲長於陸口寨外臨江亭上赴宴,企圖殺之。

雲長領周倉及八九個關西大漢赴宴,換和上船而歸。

操欲起兵南征,從諫作罷,王粲等人慾尊操為魏王,荀攸反對,操言其欲效荀,荀攸憤疾而死。

操殺與獻帝謀已的伏後、伏完、穆順。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

操派兵抄追殺曹兵的楊昂、楊任之後,勝得陽平關,又得南鄭。

操計收龐德又得東川。

西川人聞操至,皆懼,孔明以書與孫權,交割荊州三郡,教權領兵攻打合肥,操提兵殺奔濡須塢來。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凌統奉權命欲敗操銳氣,與張遼斗不分勝負。孫權部將甘寧帶一百人夜至操中軍左衝右突,不折一人而回,權深贊之。

甘寧射中樂進面門,救出凌統,凌統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

二處交兵,權傷亡甚大;雙方講和罷兵。

崔琰因阻操為魏王而死。操從賈詡計,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操於鄴郡築魏王宮。左慈以妖術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喪命

管輅為曹操卜,皆靈驗。

耿紀、韋蛸、金韋、太醫吉平之子趁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欲討曹操,不成皆亡。

曹洪,張合領兵到漢中,初戰告勝。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巴山張飛以飲酒誘張合劫寨,大敗之。合奔瓦口隘。

張飛再次打敗張合,與魏延領兵奪瓦口關,張合敗回南鄭。曹洪令取葭萌關。

孔明派黃忠,嚴顏往葭萌關打敗張合,黃忠、嚴顏使計得天盪山,張合等奔定軍山。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8) | 返回目錄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么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台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台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後感XX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鈎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係。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占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裡,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查看更多: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
《三國演義》之《火燒連營》有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高中暑假讀後感範文:《三國演義》
高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三國演義
寒假讀後感1000字:讀《三國演義》後感
四大名著讀後感1000字:《三國演義》讀後感
高一暑假讀後感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