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讀後感:兩種英雄

編者按:一顆處在銀河邊緣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議地度過了毀滅的危機。這就是《基地》。

一顆處在銀河邊緣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議地度過了毀滅的危機。

這就是《基地》。

如果讓謝頓來說,那是心理學所預測的必然的結果。那又為什麼是端點星?別的行星不行嗎?

如果讓我來說,那是因為人——哈定和馬洛。他們在端點星危機之際挺身而出,作為一個領導人,去成為一個英雄。這是阿西莫夫所安排的,也是必然發生的。歷史的潮流決定了他們的出現,這是沒有人能夠阻止的。

正如《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寫道:“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普照著暫時的黑暗”。

也只有他們,才能帶領人們衝破層層黑暗的迷霧,度過一次又一次的謝頓危機。

因為他們都是英雄。

縱觀世界史,無論是西方還是東邊,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從燧人取火到建立中國,從克里斯提尼創建雅典民主制到文藝復興。每次重大事件的背後總有一個人。他們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其實,他們每個人都一樣,只是觀念不同而已。在我眼中,他們可分兩種英雄——一種是哈定,另一種則是馬洛。

武力與計謀

首先要談的是哈定。

他在整本書中最讓人難忘的便是那句話——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因此,要講他,不得不先講武力。

武力能做什麼?

強如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又有長城這條萬里巨龍作掩護,最終還是二世而亡。為什麼?因為他的政治主張是“霸”。以天子為中心,以武力統治國家。這點從焚書坑儒中就可得知。而過度的“霸”則成了苛政,激發民怨,秦國因此而亡。而秦國還曾有一位君主,名叫贏盪。他崇尚武力,並因此自誇。可最後,他卻在和他的臣子比試力量之時被鼎砸死。

這些不都證明了武力在某一程度上的無能為力嗎?

如果哈定在安納克里昂來宣戰的時候以武力應對,那恐怕基地早已成為一片廢墟。那哈定又是用什麼度過危機的呢?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他的那句名言佳句: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這句話講的不僅是武力。還有它的對立面,讓哈定一次又一次渡過危機的計謀。

計謀的一個特點就是套用廣。

它在生活中能用,在戰爭中能用。可以說,計謀無處不在。戰國時期的兵家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孫子的大作《孫子兵法》。什麼走為上策,隔岸觀火,瞞天過海種種,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就連動物也會使用計謀。如在姜戎的《狼圖騰》中,狼是如此的狡詐,會合作,會打圍,甚至還會“飛”。他稱它們為騰格里的使者。騰格里即天神。狼對計謀的擅長可見一斑,甚至強於人。

那么武力是否真的什麼都不是呢?

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麼擅用計謀的狼卻不是人的對手?答案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因為人有槍。因為人的武力強於狼。當兩方的武力差距不大時,計謀便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依靠苦肉計與火攻以少勝多,成功打敗曹操的南下大軍。但如果雙方實力在相差大一點。比如給曹操大軍配幾艘驅逐艦,那勝利天平上兩方砝碼的輕重絕對是個定數。這便是武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武力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必要的。比如哈定在第二次謝頓危機時的奪權。讓星艦上的人發動政變,用武力奪取星艦,用武力使基地不會被安納克里昂毀於一旦。

正如書中所說:從前有一匹馬,它有一個危險而兇猛的敵人——狼,所以每天戰戰兢兢度日。後來,馬找到人,和人一起殺死了狼。最後,人將馬變成了自己的坐騎。

如果人沒有武力,馬就不會與人合作,人永遠不能殺死狼 ;如果人沒有計謀,那他還可能被馬殺死。

可惜沒有如果。

因此,平時要多用計謀,到不得已時要承認自己是個無能者,告訴自己我已經走投無路了,給自己一個使用最後手段的機會。

畢竟,智勇雙全才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