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讀後感600字作文

《三重門》的文筆中,你幾乎看不見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曉,我或許會誤認為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練、成熟,令人驚嘆。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三重門讀後感

看了《三重門》後仿佛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時,我感覺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在這本書里作者寫的都是實話,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語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現出的是一個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年齡,十多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仍然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現在看來也許這不能叫無情,而且這種名字為“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們的飲食起居包辦了的。為了我們也許父母寧願他們自己少吃一些,也不願讓我們少吃。在這之中,可能會給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看著白頭髮在父母頭上越來越多,受著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從心裡涌了上來,於是不管怎樣也要把書本中的東西死記硬背,在班裡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終,在無奈之餘的發泄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為是不求上進。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於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點大學,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馬泰”,明天去“港澳台”,而敗者卻可以讓整個家庭陷入死寂、無法自拔。

在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著,告訴自己,自己總能發光的。

三重門讀後感

讀完《三重門》,突然發現:這不正是我們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么!

小說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主人公基本也沒幹什麼事,也就這么混混沌沌的過著.但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嘛.或許有人會覺得作者寫的是流水帳,不過精彩,但寫的正是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夠現實.他從字裡行間滲透生活的實質,讓讀者在他的幽默下感悟:生活本是如此.正因為他寫得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歡這本小說.

其次,與作者同是高中生的我又不得不為作者的豐富學識所折服.作者的知識應該是豐富的,小說中隨手拈來就有許多東西,左一下《變形記》,右一下《孫子兵法》,再對《史記》侃侃而談...諸如此類,足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另外,小說中作者創作的幾首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而那首中西合璧的情詩,就實在讓人啼笑皆非,琢磨不透了.但從另一側面也反映作者英文程度了得,這從小說的後半部分也有充分的體現.作者在"處心積慮"地製造黑色幽默的同時,也不忘好好秀秀自己的英文,而且運用得恰到好處,真了不起.作者在後記中寫到自己的英語可全賴新版牛津英語的功勞,這可真是值得好好借鑑借鑑!

至於作者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對於中國現代教育的不滿,不知為什麼,我真的一點也沒察覺到.可能是因為我正接受著這樣的教育吧.對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習以為常,畢竟像作者一樣,即使功課七科亮紅燈,也能有作為的人並不多,所以像我一樣的普通學生還是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學.這畢竟是當今社會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所謂的規矩啊.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規規矩矩地去作一個學生,儘自己的本分去讀書,將來作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的來說,《三重門》是一本不錯的書!

三重門讀後感

國中時,隨大流(主要是黃狗啦)開始看韓寒的書,然後幾乎看完了他所有出版的書,只是唯一的遺憾,最早出版的《三重門》沒機會看。

高一時,問同桌借了看,只可惜被我們班主任收了,那班主任姓趙,對韓寒痛恨至極,好像韓寒抄了他家一樣,恨得連《三重門》安安靜靜的躺在書桌里也不放過。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此,當你還沒有幸看一樣東西,那東西就已經消失,這裡是被收了。只聞書香,還未來得及吞下肚,就被收了,慘!!

之後的一年多時間,把《三重門》擱下了。

高考前的一段日子,生活寂寞難耐,逛書店時又見《三重門》就順手take it 了。

我看過《三重門》後的感覺是韓寒讀完《圍城》的感覺:“原來小說還可以這么寫!”雖然我也讀過《圍城》,但因為我文學功底太差的緣故,沒有什麼如坐春風的感受。總的說來,看韓寒的小說是不必太注意情節的,最主要的還是看他怎么玩文字,然後順便把我們也玩一遍。看郭敬明的書就不這樣了,只看情節就夠了,我不是說他的文筆不好,只是那些文字更適合女人,而且往往越是對女人心理描寫的惟妙惟肖的男人越容易變態。

我不知道韓寒寫《三重門》的時候是怎么寫的,他自己說這本書是他傾注最大的一本說,我想也是,玩什麼東西都得投入,何況是玩文字。我覺得寫這本書要很通暢是不可能,可能一個比喻要憋很久。

我要說的就是這一點,以前總是強調寫文章要流暢,但有時候是需要不流暢的,太流暢的東西就沒有什麼思想了。寫的流暢就像排便順暢,並不是這樣不好,只是這遠不如長期便秘後突然釋放來得爽。

以上本人鄙見,不足掛齒。

三重門讀後感

說起來也著實汗顏,在《三重門》出版這么久後才第一次拜讀。你我的認知或許以前一樣,認為韓寒是一個狂人。可是在讀完後,內心酸得想哭,韓寒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么堅強,他的那份無奈又有誰知!

《三重門》的文筆中,你幾乎看不見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曉,我或許會誤認為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練、成熟,令人驚嘆。

思想的敏銳,是小說的第一個特徵。韓寒用了第一人稱,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以及周圍的一切,發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韓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極為挑剔,對於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批判辛辣卻又叫人心服口服。但思想卻不能彌補韓寒對社會認知的淺薄。像小說中一些打架的場面,或許是韓寒沒有經歷過,文字寫得蒼白無力,有時乾脆一筆帶過,這也使許多人對此做出批評。的確,閱歷是人生的經驗,是永遠無法代替的。但是請你記住,韓寒在那時只是個孩子,一個敢於表達自己心聲的孩子。成熟的文筆也掩不住年齡的事實,我們憑什麼對他要求這么多?

小說中,最愛的還是韓寒的黑色幽默。每一個精巧的比喻都仿佛信手拈來,讀後讓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這些黑色幽默並沒有持續很久,在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後,語句就轉為平淡。有人說韓寒是江郎才盡,而我認為在這個高中的場景中,描寫得一切以貼近自身生活。韓寒已不能像個局外人看待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早已沒有距離。貼近反而使他施展不開,他也做過努力。像幾個體育特招生的出現,卻也只能華麗上場,悻悻落幕。

小說的結局頗為耐人尋味,殊不知無言的結局亦是最好的結局。未來的世界誰也猜不透,不如給自己留一個幻想的空間。韓寒做的真是絕。

事實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實際上就是韓寒,這個迷茫而倔強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爭意識。林雨翔的求學和韓寒的休學,一個尖銳的對比,事實上也是韓寒的無奈。他選擇了一條極為坎坷的人生道路,執著前進。雖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還能閃亮多久。但我堅信,在無數應試學子心中,韓寒是最灑脫和值得羨慕的。你認為呢?

讀《三重門》有感

看《三重門》仿佛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的故事就有對看鏡子照的感覺。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本書寫的都是大實話,出自肺腑之言,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表露出的是少年的狂傲,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得到心理年齡,十來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仍會好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在今人看來這不能算作無情,且美其名曰“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們扮演的上一支配者與被支配的角色。我們的飲食起居都是父母包辦。為了我們,父母寧可自己少用一點也不會讓我們比別人差。這在無形中給我們造成了壓力,使得我們被“逼”著學習,其實關心、理解並不是父母單方面的“必要條件”,而是親子間互相的“重要條件”。看看兩鬢斑白的父母,受著充滿期盼的眼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自心頭由然而升,於是硬著頭皮勉強往書堆里鑽。最終,在無奈之餘偶然的發泄竟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為是不求上進,貪玩,父母對女兒的言行表現有最後的裁判權。反之,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我們的支配,女兒考上重點大學,全家津津樂道喜上眉梢。更有勝者,一家三口今天“新馬泰”明日“港澳台”。如果孩子高考落榜,那么家中立刻變得死氣沉沉,靜若無人,有時還有吵架聲傳出;學習考試期間家長陪讀陪夜是普通現象。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用心我們永遠也不會理解,更不會接受。

孩子的無奈,父母的期待,老師的苦衷。你可以對當今的教育制度抱怨,但不應指責。或許現在的你正如那個林雨翔。《三重門》沒有結束,林雨翔只是在十字路口發獃,不知道結尾應是什麼。到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走著。作者也希望各位能繼續。無論發生什麼事告訴自己:我是天上的星宿,總是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