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選擇》有感:以史為鑑

以史為鑑

——讀《蘇菲的選擇》有感

美國作家威廉·斯泰隆的小說《蘇菲的選擇》是描寫二戰大屠殺的經典文學之作,是美國大學生的必讀書目,也是我在這個暑假裡讀到的最好的小說。

中國描寫戰爭的作品大多黑白對立、正邪分明,革命戰士英勇無畏、敵人漢奸殘忍惡毒。讀這本書感覺很不一樣,作者還原的是一個個二戰中普普通通的人,無論是執行命令的納粹軍官,還是執行暗殺任務的青年革命者,他們在做這些事時真實的心理和感覺。而且作者並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在他筆下,革命戰士亦有不足,殺人狂魔亦有苦衷。這部小說結構複雜,風格奇特,富於戲劇性的放事情節穿插安排得十分巧妙,這些都顯示了作者卓越的才華。

小說的主人公蘇菲是納粹集中營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可這對她很難說是幸運的。喬治·斯坦納說過“那些不曾親身經歷戰爭的人,不會明了這些傷痛。”二戰帶給了蘇菲太多的傷痕,她做的任何選擇都是無奈的選擇——留下兒子把女兒送去焚燒爐、幫助納粹列印屠殺猶太人的報告等,最終她選擇了與精神分裂的內森共赴黃泉,而不是和深愛她的丁哥遠走他鄉。這就是戰爭留給她的夢魘——即便戰爭已經遠去,可她的生活卻無法回到正常軌跡。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曾經的經歷必定會給今後的生活留下烙印。最近聽聞親戚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後陷入傳銷,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想到在孩子年幼時這對夫婦忙於掙錢,不曾好好管教約束,而今孩子成人卻管教不了,不禁唏噓。

最後這段寫給Kai,不管你會不會看到。我們非常幸運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可每個人在做每件事時也需要深思熟慮,因為和平年代的世界也是很殘酷的。我也曾經被人騙過,我們需要的是保持一點定力,不斷學習增強識別的智力。失敗了、上當了、並不可恥,視為成長的一部分,不要覺得沒臉見人,更不要想不開。

平安小果果寫於20xx年8月24日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來自公眾號:平平安安的親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