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信範文的寫作


(二)幾個技巧性細節問題
1、素質是根本。
所有的長處、特點都不如——敬業精神

一位學習英文專業的畢業生應聘一個出版社的英文編輯,在求職信中他講了自己的一個小故事來做自我介紹:上大學二年級時,看到一本英文雜誌上有一篇文章的翻譯存在一點小問題,出於對雜誌的喜愛,我給主編寫了一封信,並提供了自己的譯法。半個月後,收到主編回信,感謝我,並贈我一本翻譯小說。這位應聘者輕易應聘成功了,關鍵是他用故事詮釋了自己的優點——愛較真,敬業精神強。這正是編輯所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有一項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大學生時最看中的素質中,前5項指標分別是:1、專業知識與技藝。2、敬業精神  3、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  4、溝通協調能力  5、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畢業生最欠缺的素質中前5項指標是:⒈敬業精神 ⒉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⒊承受壓力、戰勝挫折能力⒋相關工作和實習經驗  ⒌工作定性高。
調查中發現,“敬業精神”在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指標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最欠缺的指標中列第一位。可見,大學生的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是當前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值得我們認真考慮和對待。因此,大學生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必須將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放在頭等重要位置來抓。
李開復: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的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際,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裡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裡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2、學習成績不是主要的。
求取信要突出那些能引起對方興趣、有助於獲得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工作經驗、自身特長和個性特點等。有一點項特別注意,即在介紹專業知識和學歷時,切忌過分強調自己的學習成績。許多人,特別是剛出校園的學生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社會上也和學校一樣,重視學習成績,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優秀就會謀到一份好職業,甚至為自己全優成績而沾沾自喜.這是不成熟的表現,很容易導致求職失敗。因為以自己的學習而誇誇其談,只能給人以幼稚和書生氣十足的感覺。而用人單位要重視的是經驗和實際能力,所以應一般地寫知識和學歷,而重點突出工作經驗或能力。
學生的實踐經驗、能力怎么寫?課外培訓、實驗、實習、擔任學生幹部、校院直至班級各級組織的課餘活動都可以有選擇的寫,從中都可以反映你的能力。
介紹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時,最好多用動詞和數詞、專業術語。例如,你通過了“全國計算機二級vb證書”,不如換成“能熟練操作繪圖軟體autocad、adobephotoshaop7.0、3dmax以及word.excel等辦公軟體”;參加社會實踐寫“本人到柯橋做市場調研”,不如寫成“本人連續10天,組織20名同學到柯橋某8家企業進行了市場調研,進行了問卷調查、企業參觀、座談了解等活動,寫成了一篇論文……”把自己在各種活動中扮演的具體角色用言簡意賅的話語概括出來,令招聘單位一目了然。
更有甚者,有的畢業生連高考排全縣第三也寫上了,說從小就一直受父母和老師的誇獎,還沉浸在少年時的榮耀中,成了招聘人員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