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才青年的求職信

3、大言不當,教人好笑你自稱“十五好劍術,遍乾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心雄萬夫”;又自稱“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三千之中有毛遂”。俺知道你有點詩名,又是前宰相的外孫女婿,俺也聽聞你找過蘇長史,找過馬某人,找過裴長史,找過誰誰誰…… 然則為何你有如此背景又如許多才,這許多人里竟無一人理睬你,你又至今一事無成呢!假如不是你自吹過了頭,就一定是你乾過什麼,使得大家雖然表面上敷衍稱許你,骨子裡卻在警惕鄙視你啊。再說了,兜售過那么多諸侯卿相,無人買你,你還好意思到俺小小四品官這兒來大言不慚,讓俺替你“長價”,替你“揚眉吐氣、激昂青雲”?你以為俺這兒是垃圾——明星轉換工廠,專收無人要的孤魂野鬼,經過一翻包裝,立刻閃閃發亮啊!呼呼,李白,李白,你不感到好笑,俺都替你不好意思啊!廣大求職者寫求職信之前,務必再看三遍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千萬迴避那些敏感、招忌和會貶損自己的東西。同時,吹牛看清對象,拍馬摸清底細,免得末了象李白同學那樣哀嘆:夜泣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啊! 求職信大忌告訴我們,去寫求職信不是寫社論,不需要那么激動的。去求職而不是評論社會問題。除非不想工作的。

三、出語不凡,文體典瞻,名士一書取高位
公元926年,神州大地上,正經歷一次分裂的痛苦。大唐朝滅亡後,北方梁、唐相繼而立,南方則吳、蜀、吳越等數國並立。當此亂世,一個在北方小有名氣的青年,因家庭突遭大難,匆匆孤身逃往江南的吳國。這青年之前定對吳國政局有過研究,故一抵吳都,立即給實際掌握吳國大權的人物寫了一封求職書。有的放矢,一發即中。那大人物正在求才之際,看了他的書,十分欣賞,立即錄用,且馬上將他安排為第二梯隊人才,下放基層鍛鍊,以備將來大用(後來他也果然得到大用,這才成為史上名人)。這封求職書,史上雖然有名,書中卻是難見。有心人若能細細品味,耐心推敲,必能從其中領略到成功求職書的精髓。同學們若能從以上三則求職書中金盤挹露,花界摭珍,有所得益,則亦不負在下一番腕指勞頓之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