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我介紹的範文



5、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6、我的未來不是夢!

好不容易講到性格了,卻又光圖時髦而無內容,模稜兩可。如:

1、我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外向,又內向。

2、我愛說、愛笑、愛哭、愛鬧;我敢愛、敢恨、敢悲、敢怒!

3、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還有的公開拉選票,顯得十分庸俗。如:

1、各位評審,請投我一票!

2、請大家支持我!

3、評審老師,請給我一次機會吧!

4、我是一匹千里馬,但馬能不能騰飛,就看你是不是伯樂了!

當然,以上這些話並不是不能說,但是用多、用濫了,就顯得噦嗦、俗氣了。專業招生考試是一種人才選拔,是真正意義上的競賽,需要嚴肅,需要科學,不可將二者混淆,盲目移植。

第四,過多傾訴自己的理想。

還有一種常見的偏向,就是傾訴自己的理想,篇幅太長,比重過大。許多人剛講了姓名、年齡、學校以後,就迫不及待地講自己如何酷愛藝術,袒露心跡,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比重過大,從策劃學的角度來講並不恰當。因為時間不允許,每個人只有一分多鐘“自我介紹”的機會,你不抓緊推銷自己,卻大談考這個專業的迫切心情,絕對是喧賓奪主了。其實,你來報考這個專業,行為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還用你一再表白嗎?何況評審最感興趣的,並不是你的心情如何迫切,更不會以迫切程度來區別、取捨,而是看你已具備哪些報考的條件。所以,關於報考這個專業的迫切心情不宜多講,有一句就夠了,還是騰出時間來擺事實吧!

總之,“自我介紹”最重要的,是定位要準確,不要盲目“追星”,不要表演作秀,不要發表“參賽宣言”,還是實在一點為好。

(二):要講究表達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

與以上情況相反,有人走上另一極端,類似填寫考生登記表一樣。如:“我叫xx,今年xx歲,來自xx市。”雖然有要素,卻又太簡單、太直白,雖有骨架,卻缺乏血肉,這也是不成功的。要增強表達效果,就有必要對重點要素作些說明、渲染、強調,要抓住各種巧合做文章,既可展示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可加深別人的記憶。

第一,姓名介紹不能少,一般都要重複說明一下。如:

1、我叫章祥,立早章,吉祥的祥。

2、我叫張弛,弓長張,鬆弛的弛,它出自古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3、我叫王純,妹妹叫王潔,合在一起就是“純潔”。

4、我叫周志成,父母親給我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有志者,事競成”。

5、我叫劉維,與著名歌星劉維維只差一個字。我也喜歡唱歌,不過比起劉維維來就不只差一個字了。

6、我叫郭城,當歌星郭富城不再“富”的時候,就變成我了。

這些介紹,都對姓名作了重複或說明。有的是防止同音誤聽,有的介紹了取名的由采或含義,有的與名人比照,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加深別人對你的印象。尤其在面試中,只講一遍是肯定記不住的,有必要強調一下,不妨“羅嗦”一點。有的在結尾處還照應一下:“這就是我,一個叫某某某的長沙伢子。”在每天幾十上首位考生中,如果評審能夠記住你的名字,至少記得某個特徵,這個自我介紹就是成功的了。

第二,家鄉也應該稍作介紹。如:

1、我來自著名的瓷城湖南醴陵。

2、我來自湖南寧鄉,跟劉少奇主席是老鄉。

3、“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這首著名的歌,使我的家鄉瀏陽名揚四海。

4、一千多年前,詩人陶淵明描寫過號稱“世外挑源”的理想樂土,那就是我的家鄉,湖南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