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歌度人生

家有嬌妻美眷,兒孫滿堂,也許是人生的終極;而平淡無奇的人生,亦是最真切的人生;在紛繁喧鬧的塵世中,尋到一份閒適,又何嘗不是生命的必須。悠閒,在平淡的生活中凝聚著濃濃的詩意和禪意。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春鳥的啼鳴,聽風吹雨滴的聲音,甚至是細微得只能用鼻子才能聞到的落花墜地的氣息。身處喧鬧的世俗,惟有心靜如禪,心平如水,才能達到如此境界吧。那一份悠閒,一份愜意,讓人類的思維和心緒欲張欲收。梧桐細雨,稻香蛙鳴,清泉明月,松風花影,是何等的詩意。而正是因為無處不在的詩意和詩情,才有了忙碌中的頓悟及頓悟後的悠閒。
 “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雲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沒有一顆悠閒的心,是不會吟唱出這等絕妙的詩句的。有著那份踏春的閒情及兒童的心性,才能領略到春意的熱鬧。有了那份悠閒,則詩意與靈性根植於心中,於是有了“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的灑脫;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有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寧靜。

在藍天壟地里,栽桑麻,采秋菊,捕魚蝦,酌清酒,還饒有興味的誦讀“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也是一份恬淡。
風雨也許最易觸動感傷的情懷,而在風雨之中能擁有一份悠閒,則是詩心所在了。張志和的《漁父》詩云:“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試想一下,在細雨如織,斜風吹拂下,當路人行色匆匆的時候,一位老叟獨在煙波垂釣,其心緒絲毫不受影響,那份超然,讓人望塵莫及。而詩人若沒有一份悠閒的心境,是難以如此自在的。
悠閒,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閒散,要有一份慵懶,或者握書在手,坐之床上,倚之枕上,厭倦沉思恣意遐想;或者在野外草地上,混合著芳草的清香,仰頭數夜空的星星;或者站於窗台,看雨珠如淚般滑落,聽雨滴清脆的鏇律;或者在喧鬧的小巷中,毅然駐足,看遠處廢紙屑忽高忽低起伏;或者在市街的一角,靜坐一旁喝杯清茶,慢慢品嘗;或者在波濤洶湧的海邊,微閉雙眼,享受海風的親撫,聽潮起潮落……
讀書是一種悠閒,賞花是一種悠閒,散步是一種悠閒,聽歌是一種悠閒……
擁有悠閒之心,才會在那枯乏無味的理論中品出香甜;擁有悠閒之心,才能在風吹雨打中,勝似閒庭信步;擁有悠閒之心,才會在花開花謝中,看雲捲雲舒;擁有悠閒之心,才會在風聲燈影里,感悟古人的寂寥;擁有悠閒之心,才會任雨水扣擊窗扉,仍保持一份寧靜真切的心境。

※本文作者: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