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五台山

牐牱鴟ń菜嬖擔5月19日晚,我們抵達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時,碰巧第二天是文殊菩薩的生日,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湧來的信徒和香客,已將五台山的氣氛渲染得熱烈而虔誠。我非信徒,但是旅遊途中可以看到一場盛大空前的法事活動,著實是一次意外而興奮的收穫。
牐犔ɑ忱險
牐犖逄ㄉ絞欠鸞趟拇竺山之一,一直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嵋、鐵九華”之說。夕陽西下之時,我們抵達了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的中心台懷鎮。五台山,顧名思義,就是五個山台,象五根手指一樣圍城一個圈,而海撥1600米的台懷鎮就座落在這個手掌心。
牐犚恢幣暈和許多寺廟一樣,五台山大抵不過是一座山一組廟幾個老和尚,但是漫步在台懷鎮上,寺院密布,僧尼黃廟和青廟鱗次櫛比,僧人喇嘛閒庭若步,隨處可見,完全改變了印象。原來,台懷鎮有個山形地貌和釋迦牟尼修行地靈鷲峰幾乎相同的菩薩頂,大白塔內又供奉著佛骨舍利,所以歷代朝廷和佛教信徒紛紛於台懷鎮及其附近修建寺廟,使這裡形成了佛寺廣布、寶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區,這個地處中原的小鎮,成了漢、滿、蒙、藏聚居的秀麗山鎮。這裡被五座山峰圍成了似乎與世隔絕,別有洞天的宗教場所,而人們又懷著虔誠和好奇,紛紛擠進這個被五座山峰圍城的小小盆地,燒香拜佛,旅遊經商。
牐犗ρ衾錚悠遠的鐘聲在小鎮上撞散開來,遊客們坐在街頭閒散地吃著燒烤,寺院和埋藏著佛骨舍利的大白塔在夕陽的照射下折射出佛性的光輝,愈發莊嚴而神聖。台懷鎮,始建與何時已無從考證,但就是這暮色中的老鎮,有如五台山這個名字一樣悠遠深沉,身在其中,總能讓後來者感悟千年。
牐牬說故事
牐犖逄ㄉ接置“清涼山”,屬太行山脈,逶迤500餘里,山勢挺拔,空氣清涼,綠意陡然,這種景色在煤煙肆虐、嚴重缺水的山西彌顯珍貴。儘管已經進入夏季,五台山的氣溫仍然很低,遺憾的是,沒有看到著名的“五月飛雪”的景色。
牐牬說很早以前,此地叫五峰山,氣候惡劣,夏天熱燥難耐,無法耕種,於是文殊菩薩跑到東海去借可以降溫的“歇龍石”。東海龍王出難題說,這萬斤巨石你拿得走就借你。文殊菩薩口念咒語,將巨石變成了彈丸塞進袖筒就運回了五峰山。五峰山立即變成了一個清涼世界,改名清涼山,又建起了一座清涼寺。龍王的5個兒子在外布雨回來,找不到“歇龍石”,於是跑到五峰山撒野,每個人橫掃了一座山峰,使五座山峰變成了五座台頂,五台山因此而得名。當然,文殊菩薩將五條小龍壓在了五台山下,為人們造福,得到福氣的人們也熱衷地供奉著小龍。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頂觀景的角度是不同的,東台看日出,西台賞明月,南台賞山花,北台望雪景,中台瞭天際。
牐犂嗨普庵執說,在五台山舉不勝舉,這裡的每一尊塑像、每一件文物,幾乎都有一段神奇的演變和故事。這裡有文殊菩薩施法五台山的流傳,也就有漢明帝五台山修建大孚靈鷲寺的史實;這裡有埋葬楊繼業的令公塔,也就有楊五郎五台山出家的軼事;這裡有順治皇帝五台山清涼寺出家的隱諱,也就有康熙和乾隆几上五台山巡幸的記載……許許多多世世代代在民間流傳的民謠、神話、傳說故事,象神奇的光環,籠罩在五台山這個清涼世界裡。
牐犓孀湃巳海好奇地進入一座座廟宇,觀看大同小異的風景,傾聽著僧人敲起越千年的暮鼓晨鐘,那些有關五台山耳熟能詳的記憶便一絲一屢地牽扯而出,毫無邏輯地激發衍生出無窮的聯想,並將浮躁慢慢沉澱。
牐犓姆匠拜
牐犖逄ㄉ接肼逖舭茁硭縷朊,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鼎盛時期唐代寺廟達360多處,有僧尼3000餘人。歷代帝王將相、騷人墨客、庶民百姓,以及海內外的善男信女,僧尼居士,都不遠萬里來到五台山避暑參觀,朝聖還願。
牐犗衷詰奈逄ㄉ揭燦興旅50餘座,儘管與歷史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廟最為集中,香火最為旺盛的。在五台山,儒、道、釋三教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而最為奇特的是和尚和喇嘛這佛教兩種不同教派的僧人如此和諧地共處一地,青廟(和尚廟)和黃廟(喇嘛廟)彼此獨立,青色僧衣和黃色袈裟相互映襯,在餘音繞樑的佛教音樂里互不干擾,又相互依存,儼然成了觀光者最醒目的看點。之所以這樣融合,據說是滿清統治者入關以後,為了團結少數民族,安定社會秩序,維護祖國邊疆,而將五台山的菩薩頂改為喇嘛廟,至此,藏傳佛教在中原傳播開來。文殊菩薩過生日,各類教派齊來朝賀,不少藏民結伴而來,對著菩薩的塑像“五體投地”,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虔誠地臥倒,屈身,站起來,再臥倒。
牐犖逄ㄉ接憑玫睦史,宏大的規模,精美的建築,濃濃的佛學韻味,豐富的文化遺產,無一不在洋溢著美妙的詩情畫意。遁入佛國風光,不由得不心生穆然和崇敬,《文殊經》說,人聞五台山名,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可以超四果聖人,接近無上菩提。作為信徒,不可不朝拜五台山,而作為遊客,身臨五台山,卻別是一番意境和感懷。牐

※本文作者:牧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