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失炭”的悲哀

牐牻來常想起小時候的事,也總想提起這些事。人說這樣不好,是衰老的表現。我將信將疑,就算是吧,那為什麼人一到老就要懷舊呢?我不得而知,或許其背後有人類進化、社會進步的某種需求基因在操縱吧。
牐犖鞣接兄止鄣悖不想過去,不想將來,就抓住現在,享受每一天。我看這樣執著的結果,人類絕對要使走向滅亡。
牐犘∈焙潁家裡生活不富裕,處處節儉,小孩子難得吃到糖果之類的食物。偶爾能吃到糖果,簡直就是莫大的享受,每每要含在口中,閉上眼慢慢品味,惟恐它溶化得太快。那時候,就是得到也不會很多,更捨不得全吃掉,還要留在口袋裡,儘可能地多享用幾天。有時候,還主動跟小夥伴分享,不管心裡怎么捨不得,也要顯出慷慨的樣子。偶爾丟失一塊糖果,那可心疼得不得了,要懊悔好長一陣子。或許,我喜歡吃甜食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牐牼濟困難的那段日子,正是我長身體的時期,即使“低指標,瓜菜代”,也很難吃上一頓飽飯。吃飽飯在當時簡直是奢望了。那年冬天,我冒著寒風,去十幾里外的農家菜園揀拾菜葉。北京的風很大,乾菜葉子大部分被刮沒了,需要用腳趟開凍土才能揀到,要裝滿一麻袋,需要一整天。中午,就在菜地里吃些摻了乾菜的乾糧。農民見了,指著我揀拾的菜葉子問我:“是餵豬么?”我點頭稱是,心裡卻淌著淚。回家後,媽媽把這些爛菜葉洗淨、煮爛,攙些玉米面,做成菜糰子,這就是我們的當家飯。因為乾菜不容易煮爛,火爐上總蹲著一鍋乾菜,家裡每天都有熬煮乾菜的氣味。那時候,浪費糧食普遍被認為是犯罪,真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打那時候起,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決不浪費點滴糧食,每每看到飯館裡倒掉的剩菜剩飯,心裡好生心疼。
小時候喜歡讀書,而借到書的地方很少,因而就飢不擇食,抓到什麼看什麼。我最喜歡的名言佳句,就是高爾基說過的話:“我愛書,就象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讀書難,也使我養成愛惜書籍的習慣。凡我讀過的書,決不會破損,甚至有半點髒和舊。寫寫劃劃什麼的,更是不允許的,讀到哪裡,不能折角,不做任何記號,該讀哪頁了,下次準能找到。後來有了一點收入,大部分都買了書。文革中被抄去過,後來還回來,丟了許多。最怕的是有人來借書,因為借而不還好象成了通例,不知這是怎么形成的。有時候,你去討還也討不回,你自己倒成了“小氣”、“失禮”。殊不知對有些人而言,書這個東西的確是與垃圾、廢紙可以劃等號的,但還是有那么一些人,說“愛書如命”可是毫不誇張的。
牐牎昂糜曛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雖然這樣的境界是令人嚮往的,而我的童年、少年以至青年,都沒有遇上。幼小時候,得到一塊糖、吃上一頓飽飯、借到一本好書,對我來說,都是雪中送炭了。
牐犗衷冢社會進步了,經濟繁榮了,物質食糧對我來說,不再那么珍貴,不再是“雪中送炭”,漸漸成了“錦上添花”。出版業、信息業的發達,得到一本書也不難,可是得到一本好書卻仍然不容易,對我來說,還是“雪中送炭”。
牐牭是,仍然有這么一樣東西,無論什麼時候得到它,都珍貴,這就是真情。
牐犎說僥耗輳大多都會很超脫,對什麼都看得淡些了。那是因為,他已經在生活的泥沼里摸爬滾打過了,寵辱得失不再那么要緊。曾經很寶貴的,都可以揮之即去,只有真情除外。
牐犎說僥耗輳尤其看重的是親情、友情、愛情等,也算是“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吧。情之所鍾,正在暮年。倘失去真情,其悲哀宛如“雪中失炭”,這么說還不為太過吧!牐
牐2006年03月12日

※本文作者:秋水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