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行

不知從何而起,不知橫亘幾年,人類離海漸行漸遠。於是,在人潮湧動的都市,四處張揚猜疑的罅隙,漸隱了海的胸襟。

我們驅車漁家,去尋覓遺失在彼方遠古的心態。

長島,位居仙家蓬萊之側的東方明珠,在海水的沖刷和日月的洗鍊中愈顯光鮮明亮。長島位居周邊32群島之首,面積不大,53.17平方公里,人口不多,約5萬人,然而正是這個不大不多的小島,遠離了世俗的浮華和喧囂,不論是人群還是街道上來往的車輛都是靜靜地交流,靜靜地合作,惟恐一聲高聲語打破了來自海上的天籟之音。島上居民最初以漁業起家,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逐漸繁榮,勤勞智慧的長島漁民日夜不息地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用汗水和熱忱來裝點和修飾他們美麗的家園。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裡不僅有山有水,還沾染著仙氣,身臨其中,如入仙境。心中不止一次的在嚮往:如果能生活在這裡,依山伴水多好,也許就是那種久居都市後返樸歸真的感覺吧。人類總是希望能找尋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自由呼吸,而這裡,天涯,海角,似乎就是在夢中尋尋覓覓,若隱若現的那種境界。

風卷海面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海,喔,這就是海了。以前總是在某些鏡頭裡窺視過海,總是被那浪打礁石的聲音所振撼,而這次,在海的喘息里,在海的肌膚上,在海的思量中,真真切切地震撼了。腳下踩著軟軟細細的沙灘,雖然夕陽漸行漸遠,但沙灘上積聚一天的溫熱猶存。仰身躺在上面,松松得、軟軟得、溫溫得、熱熱得,總之是那種無法形容的愜意,如同小時侯偎依在母親的臂灣里。親臨著海,呆呆地望著遙遠的天際,於是,不由地想起了母親,想起了小時侯……

盼望著,盼望著。總希望有一天能到海邊去看看,能夠到海里去暢遊,如今果真見了海,才切身體會到海的胸襟,海的一望無際,海的波瀾壯闊,心中的那片小天地頃刻間便蕩然無存。浸泡到海水中,任海浪起起伏伏,身體也不由自主地蕩來蕩去。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藉助著游泳圈的浮力,我就是一條會游泳的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海是美麗的,薄雲籠罩,群島環抱。我們乘船行駛到海的深處,船身在船家熟練地擺渡下穩步前行,海浪一浪高過一浪,船上不時傳出遊人的驚呼聲,船老大卻和著海浪得意地唱起了漁謠,一隻海鷗乘著海風啼叫著漸漸遠去,一聲聲的啼鳴溶入在激情澎湃的海浪中。

一個浪頭冷不防地擊打在船舷上,船身隨之搖擺,我們被濺了一身的海水,身上潮呼呼的。環顧四周,放眼處儘是一望無際的海水和隱隱約約的海霧,心中不由膽怯起來,迫切渴望能在某個方位出現一個海島。以前在陸地上沒有在意過腳踏實地的感覺,當漂泊在海域或是懸飛於長空時,才真正體會到我們與陸地不可分割的親切。

透過海霧,望眼欲穿,依稀看到看到海水中露出淡淡的一角來,那不是海市蜃樓吧,我有些擔心。近了,終於近了,海鷗的鳴叫聲漸漸緊湊起來。喔,原來是鳥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了。這是一處不為人工破壞,依然保持自然風貌的旖旎美麗的海島,是長島的眼睛,是海鳥的家園。海水層層湧來,擊碎在礁石上呈雪霧一般。“驚濤拍岸,擊起千堆雪”,勢如蘇軾《赤壁懷古》所云。崖壁之上巢穴重重,環島海鳥不盡其數,一沙一世界,一鳥一天堂,它們在鳥的世界裡自由自在地覓食、繁衍、飛翔,與世無爭,悠然自得,創造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故事。流水聲、海浪聲、鳥鳴聲,自然界的天籟之音組合在一起如同大提琴協奏曲中的C大雕樂章,我們是偶然的過客,這裡聲、樂、美屬於鳥兒,於是,在驚詫和留戀中我們別離了鳥島。

如果說鳥島是鳥的世界,那么廟島便是神的天堂。在以前很多人因看破了紅塵而遁如空門,為何佛門有如此大的法力吸引那些萬念俱灰的迷徒呢?走到廟觀的正門,匾額之上豁然醒目“顯應宮”,廟內供奉的是聖母娘娘。環走廟內,青燈古佛,香菸繚繞,雖沒有誦經、敲木魚的聲音,周身依然被這種遠離塵囂的肅靜渲染著,海浪送來遠處暮鼓晨鐘的聲音,你是否在心底有一點覺悟呢?

※本文作者:青青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