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舜帝陵



舜的至孝美德感動著堯,堯非常滿意,接著,堯又進一步考察舜的智慧,禮儀,在自然災害面前的意志力,經過3年時間的考驗,堯終於放心的把攝政大權交給了舜,在堯死後,舜正式繼帝位,定國號為“虞”,定都“蒲板(今山西永濟蒲州)。

懷著一顆對布衣天子的深深崇敬懷念之情,穿過獻殿,享廳,來到舜帝陵冢前。陵冢呈方形,南北長12米,東西寬13米,周長50米,寓意舜帝五十年。四周磚砌花牆,高3米。冢上槐柏蒼翠,東南方長有一棵古柏,歷千年,粗數十圍,五枝虬蟠,傲指蒼穹,人稱“五子登科”柏。陵前有碑刻“有虞帝舜陵”,為“萬曆辛亥孟春東郡邢其任書”。

站在肅穆的陵冢前,難掩對先祖博大的胸懷,博大的文化的景仰懷念之情,深深的鞠上一躬,默默離開,去看他的皇城。

皇城又名“離樂城”,取離位享樂之意。離宮志雲,舜始封虞,暮思歸邑,禹乃營鳴條牧宮以安之。磚砌城牆,高大雄偉,東西寬49米,寓意舜帝49年,南北長112米,寓意舜帝享年112歲,城牆高6米9,正面有三個磚券拱形門洞。中門額題:來南熏,兩側小門額題:解慍,阜財。


站在巍巍古城牆前,遙想當年,舜帝視察鹽湖之際,看到工人們揮汗忙碌,白鹽堆滿鹽場時,激動之餘,不由撫琴吟唱道:“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這就是有名的《南風歌》。

皇城內,依南向北,中軸線上有戲台,卷棚獻殿,正殿,東西兩側有廊房及鐘鼓樓。正殿龍椅上是舜帝塑像,頭戴冕旒,身著袞服,雙手執圭,神態莊嚴,兩側站立著皋等四位大臣。正殿後是寢宮,塑有舜帝及二妃的塑像。這裡方磚鋪地,古樹蒼蒼,走在靜靜的院落內,思緒仿佛回到四千多年前舜執政的時代。

舜是農夫出身,從小生活在缺乏慈愛的家庭,所以他非常渴望創造一個仁愛禮儀的社會。他上任之初告誡各級官員,重視農耕,廣行德信和善政。他特別推行了“五常之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就是要建立一種嶄新的禮儀制度,確立全民族的道德水準,從而實現以德治國的目的。“五常之教”是大舜在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創舉,對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後逐漸成為儒家道德理論思想的核心,至今影響著華夏人民的思想和倫理道德,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源頭。舜執政的時代,政治清明,物質豐富,人民康樂,被後人推崇為“虞舜盛世”。

離開皇城,從遙遠的歷史回到現實,看眼前的蒼松翠柏,秀麗景色,這一份寧靜和諧的氛圍,不正是當年舜帝開創和推崇的風尚嗎?今天,我們來到這裡,感受虞舜文化精髓,其道德禮儀,文明和諧,不正是我們當今社會大力追尋,倡導和弘揚的一種文化風尚么 !

※本文作者:閒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