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記

牐牰絛
牐犐繳剿水總關情,遊山玩水一直以來就是最好的休閒方式之一。之時,這休閒,也不是人人都享受得起的。常聽人言,想旅遊,一要有錢,二要有閒。殊不知,要想真正體會到游天下之樂,還需要有情趣才行。對無趣的人而言,旅遊亦不過是吃喝玩樂的消磨時間而已。而對那些有情趣的人,縱然是一花一木一小丘,也可以品出人生的趣味來。恰逢五一黃金周,是旅遊的好時光。可惜,因著種種情由竟未成行,心實憾之,故作“神遊記”稍加補償。既是神遊,當不必親身前往,一切皆來自想像,來自口耳相傳,來自於書中的文字。
牐犐裼危無旅途之勞頓,無人聲之喧囂,無貲財之耗損,無失望之可虞……實可謂好處多多。文中所述景觀、美食、人文歷史多有所依憑,不過,既然是神遊,也就不必追究是否完全真實,權當是來一次柏拉圖式的時空旅遊吧。

牐犙鎦
牐犙鎦藎當是古時候男人的天堂。遙想煙花三月時節,腰纏萬貫,到得那裡尋一位楚腰纖細,豆蔻年華的美人,一擲千金,與美人泛舟湖上,賞美景、品美食、餐秀色,多半丟了性命也是甘心情願的。正為此,揚州引來了無數風流名士,留下了無數錦繡文章。
牐犛窩鎦藎當選擇月夜。月不必圓,卻必須“明”。有道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天下九州,三分月色,竟有二分是在揚州,月夜的揚州,當有著十二分的清艷吧。所以,月朗風清之夜,乘著一羽白鶴神遊,不必“腰纏十萬貫”,也可以細細的賞玩揚州,豈非人生一大快事。
牐牭攪搜鎦藎最先想去的地方,是二十四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小杜的詩,得女子歡心處頗多,而此句猶妙。想那橋,應是漢白玉所築,潔白的橋身,形如彎月,被那天上的明月灑下縷縷清光來,仿佛是籠上了一層輕紗,平添幾分朦朧之色。就在那朦朧之中,楚腰纖細的玉人,一身白衣,手執一管白玉簫,嗚嗚咽咽的簫聲思念著心中的那一個人。一陣風吹過,好似要乘風而去,直奔廣寒宮中。此情此景,那一個人,不管身在天涯海角,應該也不會忘記吧。而身為女子,又有誰不希望自己就是那吹簫的玉人呢?
牐牰邊簫聲猶在,白鶴卻已經飛到了瘦西湖的上空。湖水如鏡,將月色襯得越發明朗起來,偶爾一絲微風,盪起陣陣漣漪,那水波也透著溫柔。一直奇怪,為什麼這裡被稱為“瘦西湖”呢?自然,這名字,是有典故的。據傳此名出自清朝詩人汪沆之口,“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不過,心中並不十分明白這詩的意思,所以,情願認為這湖得名於它在月色下的那種清麗與冷艷。
牐犙刈藕迤邐而飛,若干小園情趣各異。相傳,在那西園之中,留著乾隆皇帝的《御碑亭》和“天下第五泉”。乾隆皇帝,生逢盛世,祖輩留下了好家底,為人又有些小聰明,在位時間長,壽數也長,一輩子吃喝玩樂、文治武功,樣樣不落,最後還落下一個不錯的名聲,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好命的皇帝了。他是個有錢、有閒、又有情趣的人,每到一處,見了美景,總要寫上那么幾句。當年大清還在時,這御筆絕對值得誇耀,到了如今,他老人家到處題字,早就沒了“物以稀為貴”的新鮮感。倒是那天下第五泉,應該是清爽甘冽的,連白鶴,也禁不起誘惑落下來啜了幾口才罷休。
牐犚了泉水,才飛上空中,就見湖畔的柳條兒因得了風姨的訊息,不斷的招手相喚。於是乎,應邀前往。原來,請客的正是北宋那位著名的“文章太守”歐陽修,宴客之處則是他主持修建的平山堂。堂中,歐陽修衣袂飄飄,清癯的面容,與歐陽修祠內畫像倒也相差無幾。互相行禮落座,這才發覺,遠山恰與欄桿相平,怪不得取名“平山堂”。本想附庸風雅,問問太守是否為揚州作了什麼流傳千古的美文,可惜終究是俗人一個,身心具被那色香味俱全的一桌美食所吸引。桌上的菜色“清、鮮、淡、雅”,正是典型的維揚菜。那“揚州三頭”,粉蒸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子頭,明明是最普通的原料,被揚州的師傅們一做,居然就脫了俗氣,分外的清鮮起來,絕對是妙絕天下。仔細想來,鑒真師傅如果不是和尚,嘗了這美食,或者就不會去東瀛那海外小國了吧。

※本文作者:寂寂清秋一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