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周莊


牐犆覽齙男≌潁夾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中間,因獨具水鄉魅力文化的傳播蜚聲中外。我們剛瞻仰了女作家三毛的茶樓,又迫不及待地去尋覓柳亞子的南社所在地。這座曾是諸多現代詩人而憂國憂民而盡興吟誦的迷樓,窗外波光橋影,樓下的河道中舟楫仍然往來不絕。念及舊人曾獨自憑欄之態,不免有點悵然,而此時登樓四顧卻絕無傷感,更不致於有那種壯懷激烈的體味了。窗外這充滿動感而漸具商業性的流水,曾演繹了五六十部影視作品,如今稍有文化修養的的遊人,都會像陳道明扮著胡雪岩順流而下,張曼玉飾著阮玲玉在舟中彈唱,在這裡的河水中找到自己似曾相識的意境。領略眼前景象,不得不叫人萌生了“大隱隱於市”以外的情愫。儘管如此,但是我們仍有理由相信,這塊美麗的地方有多少條河水,就有多少種風情;有多少座石橋,就會有多少動人的故事。想必那古戲台上,弦蕭聲聲,水袖翩躚,正所謂“八千場春風秋月盡消磨蝴蝶夢中琵琶弦上;五萬副金箏檀板都付與桃花扇底燕子燈前”,引發出多少幽古思今的韻事風雅?
牐牬聳貝絲痰鬧蘢古鎮,宛若一艘停泊在港灣小憩的船舶,任憑喧器浮躁,在雨中固守著一份屬於自己的古樸與安寧。而頂著霏霏雨絲行走的我們,久久漫步在沿河的小徑,一如走在艙面的木板上,跨越座座石橋台階的時候,又好似走在的擺搭的跳板上,在風雨中似有微微顫動的感覺,令人有一種莫名的新奇,又摻雜著些許的隱憂,更有一種沉思與緬懷的情愫。

※本文作者:東東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