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塞上聽吹笛》

《塞上聽吹笛》原文

雪淨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鑑賞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詩歌一開始是兩句實景描寫: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布滿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淨”、“牧馬”等字大有關係。那大地解凍的春的信息,牧馬晚歸的情景還意味著,這就是胡馬北還,邊境戰火平息,於是“雪淨”也有了幾分象徵戰爭危險消失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裡,不知那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思是何處吹奏《梅花落》?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意義相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境界動人。

將“梅花落”拆開,又構成一種虛景,似乎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灑滿關山。這虛景又恰與雪淨月明的實景搭配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師也難以畫出的。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意味。不過,這種思鄉情緒並不低沉,這不但是為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乎盛唐氣象。詩人當時正在哥舒翰幕府,同時所作《登隴詩》中寫道:“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己”,正是因為懷著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種豪情,筆下的詩才能感而不傷。

《塞上聽吹笛》作者簡介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