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兒童詩


(四)天真而精粹的語言
詩是語言的藝術。深刻的思想、鮮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練、形象、具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現,才能成為詩。兒童詩應為兒童學習駕馭語言提供優良的條件,讓兒童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語彙,提高他們駕馭語言、鑑賞語言的能力,同時得到美的享受。如劉饒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著了》:“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裡,/大海睡覺了。/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它睡熟的鼾聲。”寥寥數語就把靜謐安詳的大海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且用擬人的手法,以極其準確的措詞“抱著”、“背著”、“鼾聲”形象地描繪出大海這位“母親”熟睡時的優美的體態。經常吟誦此類詩,兒童不僅可以提高審美能力,還能從中學習並提高駕馭語言、鑑賞語言的能力。
兒童詩優美的語言,除了詞語的錘鍊要準確恰當外,詩的聲音節奏更應具有音樂性,即詩的音韻要有美感效應。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奏,而文學意義反在其次。文學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常可以用聲音節奏表現出來。”(《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
兒童詩的音樂性主要表現在押韻和節奏上。通過韻腳的變化、句式的錯落有致,既兼顧了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同時又可使詩歌具有較強的音樂感和節奏感,形成全詩的迴環整齊的美感。年齡愈小的兒童,閱讀的兒童詩的韻腳應愈整齊。例如,以幼兒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小熊過橋》(蔣應武),用“ao”韻一韻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魯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詩歌中那鮮明的節奏感,都給人以讀詩如唱的明快感覺,使兒童激動之餘獲得美感。
(五)童稚而優美的意境
感情與形象的結合構成了詩的意境。意境同樣是兒童詩應該刻意創造的,而且應以營造童稚而優美的意境為目標。人們常說“情景交融”,即詩的感情應當附麗於形象。只有把真實的兒童感受通過形象含蓄地表現出來,而不是抽象地呼喊,這種兒童詩才具有童稚而優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動兒童。如劉饒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群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魚兒嚇得快逃開,/一直逃到岩石邊。/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還是圓又圓。”在月照大海的靜態美景中,通過魚兒的“逃”和“看”的動態加入,在精巧的構思中,創造出一群小魚兒戲水觀月的優美意境,既有童話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兒童詩的分類
在類別的劃分上,兒童詩與一般詩歌大體相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從表現手段的運用方面,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類。從押韻、分行的角度,可分為韻律體詩和散文體詩兩大類。但由於兒童詩的涵蓋面比較廣,常常以詩的外殼包容兒童文學其他樣式和內容。因此,可把兒童詩分為童話詩、寓言詩、科學詩、故事詩、諷刺詩、題畫詩等等。以下介紹的是兒童詩不同分類中的幾種主要形態:
(一)抒情詩
抒情詩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學樣式。這種詩一般不憑依人物行動或故事抒發胸臆,也沒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描寫,而是抒情主人公心靈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顯。少年期的兒童更傾向於這種最富於抒情個性的文學樣式。如喬羽的《讓我們盪起雙槳》、柯岩的《我的爺爺》、唐奇的《小溪流》、楊喚的《家》、高帆的《我看見了風》等等,都是兒童讀者喜愛的抒情詩。
(二)敘事詩
敘事詩是運用詩歌的語言、,通過某一特定的生活場景,表現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聯繫,創造優美的意境,真實地表現情感的文學樣式。
敘事詩大多依靠情節或人物串綴展開詩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節的完整,情節結構允許較大的跳動,是帶著濃郁的詩情去抒寫人和事的。著名詩人郭小川曾經說過,“奇、美、情”三個要素,“都是好的敘事詩所需要的”,因為兒童喜歡讀那些有人物和有情節的小敘事詩。“奇”是指敘事詩中要有巧妙的情節安排;“美”是指詩歌要用精粹的語言、生動的形象構成優美的意境;“情”是指詩歌抒發飽滿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邊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師》、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獵手》等等,可稱是敘事詩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