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手抄報:防震對策

地震對策

防震減災手抄報:防震對策

人類為了減輕地震災害,制定了一系列對付地震的戰略戰術,以獲取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就是地震對策。簡言之,就是對付地震的辦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來了怎么辦。

地震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地震監測、地震預報、工程抗震、社會防災、震後救災、恢復重建、平息恐慌等。

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我國防震減災的指導方針是“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中國特色的防震減災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我國防震減災的指導方針是“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設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哪些緊急措施?(1)準備好搶險救災所必需的一切條件和物資;

(2)大力宣傳地震科學知識和自救互救辦法;

(3)安排好危險地帶或危險建築物內人員和設備的撤離;

(4)建立報警系統和實施通訊保障;

(5)加強交通和治安管理,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災指揮機構,統一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政府重視、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測,專群結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綜合防禦的道路,是中國特色的防震減災對策的要點。

3.三大體系建設組成了人類對付地震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地震監測預報。地震部門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監測預報。這個做好,不是說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準確的地震預報,而是充分運用現有條件,充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監測預報的水平。監測預報是防震減災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線是震害防禦體系的建設。在地震預報仍然是世界難題的條件下,必須有對付突如其來的地震發生的措施,並作為經常性防範措施。這是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有效途徑。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兩個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設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①對重大建築物、構築物、開發區建設要在立項前依法進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工程的選址和建築抗震設計提供依據。

②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築的抗震設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計、施工,確保在6級左右地震條件下的安全。

③對國家劃定監視防禦區的老舊樓房,特別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抗震性能的鑑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進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夠具備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類建築物只要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抗震設計加固改造,就可以達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壞、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禦措施則是除專業部門的地震監測和工程建設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會防禦措施。主要是震害預防和應急對策。這是《防震減災法》賦予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主要包括地震知識的宣傳普及,各級組織、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模擬地震來臨的應急演習訓練等。

第三道防線是緊急救援體系的建設。通過前兩道防線,仍然不可能解決防震減災中的一切問題,而地震的發生又是短暫的幾秒、十幾秒時間。如果地震發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電停水、通訊中斷等許多不利因素,緊急救援問題是必須採取的第三道防線。

世界上許多震例證明,緊急救援是否行動迅速,救援機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評價政府救助工作的標準。緊急救援要獲得社會的基本滿意度,要靠預案準備的充分,要靠臨陣決策指揮的正確,要靠各種隊伍的共同協作,要靠現代化技術設備的武裝,更要靠平時的地震模擬演練。

4.我國地震救災的基本策略和任務是什麼?地震救災的基本策略包括:

(1)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救災體制;(2)實行以行政區域為主的組織指揮;(3)發揮軍隊、民兵和各專業救災隊伍的作用。

地震救災的任務是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災情,防止續發性災害蔓延,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造成的傷亡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