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黑板報資料: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成因

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有:

①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

②社會閒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違法犯罪青少年多數是輟學生、失學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等。他們大多閒散在社會,無所事事,極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國中生居多,約占青少年作案人數的18-22%。

④犯罪的類型複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鬥毆,或殘害親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計算機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等客觀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從主觀上看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於想像,喜歡模仿,但辨別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從客觀方面原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親職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偏差和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