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手抄報:國防領導體制

我國的國防領導體制

國防領導體制是黨和國家領導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的組織體系,包括黨和國家最高軍事決策和領導機構、國家行政管理機構和武裝力量指揮機構等。我國現行的國防領導體制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元首、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履行的,它對國防問題的法規、政策、指示、命令,社會所有組織及全體成員都必須服從,具有最高的權威性。

國防教育手抄報:國防領導體制

一、我國國防領導的最高權力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有權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二、我國國防領導的最高行政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負責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通常國務院對國防建設事業的領導和管理,是通過國防部實現的。國防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軍事部門,負責掌管國防事務。

三、我國國防領導的最高軍事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簡稱xx。xx由主席、副主席、委員組成,實行主席負責制。在xx的組成上,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和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完全一致,即相同的人員,不同的兩個機構、兩塊牌子。xx從黨內來說,是黨中央的一個部門,從國家政權角度看,是國家機構的一個組成部分。xx的辦事機構是: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

四、我國的國防後備力量領導體制

我國國防後備力量在黨中央、國務院、xx的統一領導下,實施地方黨委、人民政府和軍事系統的雙重領導體制。這一雙重領導制度是加強我國國防後備建設的根本保證。

(一)黨和政府對民兵預備役工作的領導。民兵和預備役人員既是民,又是兵,其平時的組織管理、軍政訓練、戰備執勤,戰時的動員、參戰支前等,都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加強地方黨委、政府對民兵預備役工作的領導,是在堅持黨和國家對武裝力量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的原則下,通過以下制度實現的:

1、設立人民武裝部。為了加強地方黨委、政府對民兵預備役工作的領導,在縣以上政府設立人民武裝部(或軍事部)。縣(市、區)人民武裝部為本地區的軍事領導指揮機關,是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兼同級人民政府的兵役機關。鄉(鎮)人民武裝部既是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又是鄉(鎮)政府的兵役機構。這樣就從體制上保證了地方黨委、政府對民兵預備役工作的領導。

2、建立人民武裝委員會和國防動員委員會。為了使人民武裝擔負起維護地方秩序及兵役動員的任務,加強黨對人民武裝建設的領導,並取得各級人民政府、人民團體對人民武裝工作的有力協助,在各級黨委建立人民武裝委員會。各級地方人民武裝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對人民武裝工作建設的方針、指示,結合當地情況,擬定實施落實計畫,並組織協調和領導各方面,督促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解決民兵預備役建設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民兵預備役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各個時期人民武裝建設任務的完成。為了加強對國家國防動員工作的領導,黨中央、國務院、xx設立了“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是主管全國國防動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

3、實行領導幹部兼任制度。領導幹部兼任制度是指地方黨委書記兼任同級軍事機構領導職務。省軍區、軍分區和各級人民武裝部門主要領導參加地方黨委的制度。

4、建立“議軍”制度。“議軍”制度是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本地區民兵預備役工作的制度,一般通過召開專門會議實施。在通常情況下,省、地、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每年召開一兩次,著重研究解決有關軍事工作和民兵預備役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並做出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