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文明樹新風手抄報:“扶不扶”大討論

深圳新聞網在近期推出了一項關於“扶不扶”大討論的調查,在“假如在路上見到有人摔倒或者暈倒需要幫助,你的處理方式是什麼”的多項選擇中,70%的網友選擇了“打電話報警”,34%的網友選擇了“叫附近的人一起幫忙”,26%的網友選擇了“先拍照證明自己是幫助路人的”,絕大多數網友都願意用各種方式伸出援手,而過半網友認為,媒體和公眾對此事的討論,能夠增加自己助人的底氣。

在討論中,記者先後採訪了多名深圳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包括在深的國際友人,他們認為,囿於專業急救知識的匱乏或者其他現場的實際情況,“扶”或“不扶”需要具體考量,但“一定幫”則應該是確定無疑的答案。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公認價值準則。正是經過了大討論的洗滌,披沙揀金,澄清是非,讓常識回歸。

“大討論能夠提升人們的道德素質,其目的是扶正祛邪,促進社會和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好處。”市人大常委會內司委委員吳立民表示,“大眾媒體承擔著輿論引導的職責,化解‘扶不扶之惑’大討論,體現了我市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行動:有效建議解答“扶不扶之惑”

在“扶不扶”的探討之後,我們能做的是什麼?

事實上,在討論的同時,很多人已經積極行動了起來,並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建議方案。

蛇口學校最近就化解“扶不扶之惑”大討論發了一份通知,徵集教師觀點。校長鄧晉標表示,學校將從本學期開始,把基礎急救知識列入校本課程,與醫院合作,購買必要的教學設備,編寫培訓教材,並聘請專業師生兼任輔導員,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基礎的自救互救知識和能力。

與蛇口學校一樣,全市多所學校正在強化措施,在學生中大力普及急救知識。每學期第二周是深圳的“學生安全教育周”,有些學校已建立起完整的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學生必須學習一定的安全、急救技能。

去年8月1日,被稱為“好人法”的《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部保護救助人權益的法規。在大討論中,深圳特區報專門在近期組織了一期市民論壇,探討“好人法”的施行情況。參與的嘉賓們認為,“好人法”對救助人的保護力度已經很大,未來,深圳應該在這方面加強普法,完善獎懲機制,讓“扶不扶之惑”冰消溶解。

市人大代表黃翔透露,包括她在內的百餘人大代表參加的微信群里,近期專門就扶不扶展開討論,大家認為扶的人應受到保護,訛的人應受到譴責,扶的方法要科學,他們已經形成了一份儘快修改《深圳經濟特區見義勇為人員保護和獎勵條例》,以更好保護救人者的議案,提交給了有關部門。

而近期發生的幾件溫暖的救助故事,更是讓“扶不扶”的難題得到了現實解答。在清湖捷運站,乘客和車站工作人員對一名暈倒的年輕女子伸出援手,悉心照料,並將其送院治療,最終女孩轉危為安。而在羅湖區紅崗村,武警邊防總醫院勤務中隊的3名戰士為一名倒地昏厥的老人進行救助,使老人脫離生命危險。

從惑到不惑,“扶不扶”,是否仍是難解之題?經過大討論,相信會有更多人因此收穫自己的答案。而這次激盪人心的全城討論,則將帶著討論中激發的愛心與正氣,成為這座城市一份珍貴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