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手抄報:節水龍頭為啥難推廣

“大咧咧地開著熱水龍頭,不管不顧地洗手;擠洗手液的時候,也不關閉水龍頭,讓水一直嘩嘩地流。”“80後”女兒如此瀟灑地用水,讓家住北京市海淀區某小區的劉項心疼得直搖頭:“水多寶貴啊,這么浪費真不應該!再說小區供應的熱水也不便宜,12元1噸呢!”

劉項的煩惱並非個例,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醫院、公廁等公共場所,人們用這種方式洗手耗掉的水可真不少。

據測算,中國人每洗一次手,平均用掉1.5千克水。以每天洗5次手計算,一個人年均用掉2.7噸水。實際上,許多人的用水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如何讓人們節約用水,同時又不會感到不方便,還能把手洗乾淨?

水龍頭改“噴嘴”

小水流也能把手洗乾淨

水龍頭節水的辦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限制“時長”,儘量縮短水龍頭的出水時間;另一種是限制流量,儘量減少水龍頭的出水量。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節水龍頭大多屬於限制“時長”的。常見的如感應式水龍頭,伸手會出水,縮手就斷水;其他的還有強制節水龍頭、“忘關自閉”節水龍頭、IC卡節水龍頭等。“雖然這些節水龍頭節水作用不小,但都不能控制水流量大小,洗手的用水量仍然很大。”劉項說。

能否在此基礎上,增加限制流量的功能?限制流量,就得縮小水龍頭的出水口,讓嘩嘩流水變成涓涓細流,這會讓人洗得難受,也洗不乾淨。顯然,這是“不合理也不合情”的做法。

然而,善於觀察的劉項卻發現,要讓手洗得乾淨、舒適,關鍵不在於水龍頭出水量的大小,而在於出水能否貼著皮膚把髒東西衝掉。

“大水一衝,手的迎水面濺得水花四起,可其他部位還是乾的;在把手轉來轉去清洗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水,實際上用不了這么多水。” 劉項說,從洗手的效果看,減小水龍頭出水量的節水辦法是可行的,難點在於如何平衡出水對皮膚的沖刷力和附著力。

沖刷力不難解決,因為北京供水系統的水壓力是每平方厘米3千克。如果將水龍頭的孔徑由大約15毫米改小到1.5毫米,出水的沖刷力足夠了。但附著力問題如何解決?

作為民營小企業北京洋鑫利源噴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項曾根據流體力學原理,為某型號國產戰機研發生產了一種降溫噴嘴,能形成很好的出水面積和顆粒大小,並因此獲得科技部100萬元的無償支持。

能否把工業噴嘴技術用到節水龍頭上?劉項獲得了啟發。“先讓自來水通過一個鑽了兩個對稱細孔的墊片,再通過一個1.5毫米孔徑的小孔,最後形成一個交角噴射出來,形成一種頂尖底平的圓錐狀水流體,洗手就會感到很舒適,也能洗得很乾淨。”劉項向記者演示這種高科技節水龍頭。記者試了一下,覺得效果確實很好。

小企業買不起“吆喝”

節水產品企業呼喚扶持

目前,這種節水龍頭已獲得兩項國家專利,被中國節能協會評為2024年“節能中國貢獻獎”,並被列入政府採購名錄,參與了北京、安徽等地的多個政府機構節能減排項目。

實踐證明,這種高效節水龍頭能節約80%的洗手用水。以公廁節水為例,北京市約有6000多所公廁,如果都用上這種節水龍頭,每年就能節約100萬噸水。如果在全國推廣,一年的節水量相當於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的蓄水量。

這種節水龍頭一個賣100多元,使用起來節水效益可觀。雖然節水省錢,非常划算,但要推廣起來卻並不容易。“老百姓的節水意識沒有完全跟上,通常也不按這種方法算賬,你又不能挨家挨戶去做宣傳。”劉項說,“我們公司是一個民營小企業,年產值300多萬元,利潤也就是七八十萬元,根本做不起廣告,要提高知名度、增加銷量並不容易。”

在北京舉辦的一次展會上,劉項提供了2000個免費節水龍頭,不長時間就發放一空。但平時向一些消費者推銷時,磨破嘴皮子、花了半天工夫才賣掉一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