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手抄報:毒品在中國的現狀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禁毒工作的意見》,把禁毒工作納入國家安全戰略和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創新禁毒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毒品問題治理體系,深入推進禁毒人民戰爭,堅決遏制毒品問題發展蔓延。

禁毒手抄報:毒品在中國的現狀

涉毒案件6年持續增長 全方位蔓延

上個月,最高人民法院通報了2024年以來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有關情況。

據統計,自2007年以來毒品犯罪案件數量持續增長且幅度較快,案件數從2007年的3.8萬件增加到2024年的9.5萬件,年均增長16.3%,犯罪分子人數從2007年的4.3萬人增長到2024年的9.9萬人,年均增長14.8%。

全國法院2024年以來新收毒品犯罪案件較往年同期大幅增長。2024年1月至5月,全國法院新收毒品犯罪案件43180件,同比增長30.19%;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39762人,同比增長27.38%,其中判處無期徒刑至死刑的9168人,同比增長23.21%。

以往毒品犯罪高發於邊境、西南和沿海地區,現逐漸向周邊、內陸地區多渠道、全方位蔓延。2024年,全國審結毒品犯罪案件排名靠前的省份有廣東、浙江、重慶,廣東毒品犯罪數量在2007年至2024年始終居全國首位。此外,走私、製造毒品犯罪呈加劇態勢,毒品一部分從境外入境,另外一部分是國內製造,案件數量都在逐漸加劇。

目前,零包販毒、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案件數量增長比較迅速。據統計,零包販毒案件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總量的70%左右。“零包販毒”(指販毒分子將毒品分裝成零包後銷售給吸毒人員)雖然是毒品犯罪下游、末端環節,但是直接導致毒品進入消費領域,所以零包販毒的社會危害性不容忽視。

快遞和網路已成毒品犯罪重要渠道

北京市三中院通過對案件的梳理,發現運毒人員利用物流行業運輸、管理的特點與現狀,使其成為毒品運輸犯罪滋生的新領域。

作案人員之所以選擇利用第三方物流來達到運毒的目的,法院對其原因進行歸納:首先,從立法上看,我國欠缺對物流快遞方面的具體立法,目前尚未有明文規定物流寄送實名制;其次,從現狀上看,物流從業者對運送物品的驗視工作不重視;再次,由於整個運輸過程中經手人員較多,有助於實現毒品寄送人與毒品之間的“人毒分離”,客觀上削弱了被夾帶毒品的可追溯性。

近年來,網路也成為毒品犯罪中的重要渠道,從而導致毒品偵查過程中常常“只見毒品不見人”,或者“見人不見毒資”等情況,無形中加大了毒品緝查的難度。而北京市高院也總結出近年來全市法院審理的毒品犯罪案件突出特點:一是販賣、運輸毒品案和容留他人吸毒案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90%左右;二是25歲以下青少年被告人數占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總人數的20%左右;三是利用網際網路傳播製毒技術、方法和吸販毒信息的現象更加普遍,毒品交易日趨隱蔽,打擊難度大;四是涉及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的案件比重逐年下降至30%左右,涉及合成毒品和新類型毒品的案件增長較快。“冰毒”等合成毒品案件的比重快速上升至60%左右,以“K粉”等新型毒品為主的其他毒品犯罪案件時常引發傷害、“毒駕”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危害極大。

68%的人認為明星吸毒容易誤導青少年

“來源多、渠道多、吸毒人員低齡化和高層化,這是目前國內毒品形勢的幾大特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禁毒教研室主任李文君介紹。

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資料顯示,合成毒品(相對於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言,合成毒品又稱新型毒品,包括冰毒、K粉、搖頭丸等——編者注)濫用的低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新查獲的濫用合成毒品人員中,平均年齡為29.8歲,25歲以下的人近一半;娛樂場所是合成毒品濫用的“主陣地”。

吸毒人員越來越趨向低齡化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對合成毒品打擊力度不夠,還有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還不到位等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合成毒品濫用的低齡化趨勢和娛樂文化過度有一定關係。由於合成毒品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一些青少年對其危害缺乏認識,加之不斷有公眾人物和“明星”涉毒,更給青少年造成不小的負面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