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手抄報:1950年新中國的禁毒運動

新中國建立之後,面臨著複雜的社會環境,存在著許多醜惡的社會現象:鴉片煙毒流行,賭場、妓院林立……這些醜惡現象毒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新政權建立之初,這些醜惡現象繼續污染著社會風氣,並且許多煙館成為xx分子和盜匪的藏身落腳之地,嚴重地危害著新中國社會秩序。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禁毒運動展開了。

歷代禁菸效果不盡人意

在我國歷史上有三次大的禁菸運動。1729年,雍正皇帝頒布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禁菸法令。由此便揭開了人類史上禁菸運動的序幕。1839年,林則徐任禁菸欽差大臣,發動了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禁菸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虎門銷煙。

清末民初,中國政府又發動了第二次禁菸運動。這場運動分前後兩期,前期是晚清新政為了挽救垂亡的政權而發動的禁菸運動,後期是民初政府為了除舊布新,鞏固新生的制度而發動的禁菸運動。這場運動前後經歷了十年,它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外交上阻止了英國的印度鴉片的合法進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我國開展聲勢浩大的禁菸運動,禁絕了為患百餘年的鴉片煙毒。《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發布後,各級政府堅持嚴厲懲辦與改造教育相結合,收繳毒品,禁種罌粟,封閉煙館,嚴厲懲治製販毒品活動,八萬多名毒販子被判處刑罰,2000萬名吸毒者被戒除毒癮,並結合農村土地改革根除了罌粟種植。短短三年時間,就基本禁絕了為患百餘年的鴉片煙毒。

在這場規模空前的禁毒運動中,查實以種植、販運、銷售毒品為業的人員369705名,其中51627名被依法處理,800名罪大惡極的罪犯被判處死刑;繳獲鴉片類毒品339萬兩,製毒機械5716套,用於武裝販毒的槍枝882支。與此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地制止了罌粟種植,並通過自行戒除和強制戒除的辦法,幫助上千萬菸民戒除了菸癮。1953年,中國總理兼外長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已經消滅了前人未能消滅的陋習。”從上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整整30年的時間,我國毒品問題出現了一個由濫到治的相對穩定期。

西南地區:“幾乎無戶不種”

建國前夕,全國大量耕地被用於種植鴉片原料罌粟。如西南地區調查,雲南省罌粟種植面積占耕地的33%,貴州的安順地區則“幾乎無戶不種”;西康省種罌粟土地占耕地面積的48%以上;整個涼山地區鴉片種植戶占各縣總戶數的60%-80%。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西南區種罌粟曾多達1545.46萬畝,以畝產15兩計,年產鴉片2.3億兩。如果用這些土地種糧,以畝產230斤計,年損失糧食35.55億斤以上。

國民黨反動政權把禁菸當作財源,搞“寓禁於徵”,“以征促禁”,以禁菸斂財,除煙畝稅金,過境稅(含雜收保護費等)外,還大收特收煙館捐、菸民開燈吸毒“證照費”等,如廣西從1932年-1935年,“禁菸”稅均為省稅中第一大稅。巨額“禁菸”稅的徵收,庇護和助長了製販吸毒活動的發展,鴉片煙毒流及全省。據統計,1936至1940年,全省共登記菸民300592人,全省城鄉共設煙館3000餘家,僅南寧市便有煙館100家,其中大煙館9家。桂林市一天銷售煙土量就達2000兩。1949年,桂林綏靖公署一次就從外地運進煙土四五百擔,配售給菸民和毒販。

四川廣安縣菸民諷刺國民黨政府的禁菸政策詩歌寫道:“我有三畝田,政府叫我種煙,我種了煙,好抽窩捐;我有一兩銀,政府叫我買煙,我買了煙,好抽燈捐;我已種煙買煙而吸菸,為何又叫我戒菸?”

那個時代煙毒危害之烈,僅解放前夕西南地區菸民數量就高達600餘萬,占總人口8%強。無數吸食上癮的菸民,不僅被戕害身體,耗散資財,甚至破產墮落,淪為遊民無賴,如娼妓、盜賊、扒手、乞丐等,造成勞動力的大量喪失,嚴重影響社會治安和社會生產。1950年春西康、川南地區嚴重饑荒,就是因為種煙過多,嚴重缺糧造成。